溪边碧溪殿
溪边碧溪殿(颜立水摄)
溪边龙虎宫(何金挺摄)
位于大同街道溪边社区溪边街369号。明永乐年间(1403—1424)当地郑氏开基祖郑晚丁(号碧溪)舍地创建,故原名碧溪殿。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厦门水师提督吴必达[溪边人,雍正八年(1730)武进士]增建山门,同时为主殿题写木刻楹联一副:“怀保众生喜民物恬熙大哉德洋恩溥,默持多士瞻风云际会允矣虎奋龙骧。”因联中有“虎奋龙骧”吉语,故碧溪殿亦称龙虎宫。1999年重修。
该宫坐北朝南,面临双溪口,建筑规模宏大,中轴线自南至北依序为山门、门厅、正殿、后殿(文昌祠)四进及左侧释迦宅。总面宽15米,通进深37.4米。殿前有大石埕,山门面阔3间,深4米,歇山布瓦顶,燕尾脊。门廊有2根蟠龙石柱,门额前置“龙虎宫”木匾,后置吴必达书题“碧水钟灵”匾额。两厢左祀福德正神,右祀山神爷。据说初建时两尊神像正向,后改反向(面向正殿)。入山门后有石砌内埕,左侧立旗杆石。正殿为二进砖木建筑,前进为歇山布瓦顶,三段式燕尾脊。檐廓置一对蟠龙石柱,门额置“碧溪殿”直书牌匾,镜面墙有左龙右虎浮雕及“龙”“虎”两楷书大字。前厅上悬吴必达手书“鸿钧再造”匾额,两厢左祀注生娘娘,右祀太乙仙姑。前后殿以卷棚顶拜亭连接,天井两廊左祀佛教护法神伽蓝尊王和道教财神赵府元帅(赵公明)。后殿(主殿)由12支立柱支撑抬梁,穿斗式屋架,其中前点金柱为蟠龙石柱,形成面阔5间深8米的敞厅。稍间左钟右鼓,神龛上悬挂明人张瑞图手书“真人所居”匾额,神座正中神龛内主奉保生大帝,左侧配祀水仙尊王(大禹、项羽、伍子胥、屈原、公输般),右祀天上圣母。座前设三重神案,配祀张府王爷张巡及其化身厉王爷等,相传厉府王爷是民国初由金门烈屿厉王庙分炉。其他附祀神灵有晋代道仙许逊(许真君)、唐代药王孙思邈、真武大帝、田都元帅(戏神雷海青)、日月二大使、李哪吒(中坛元帅)、五虎将军及朱、黄、钟等王爷。最后一进是文昌祠,面阔3间,进深4米。明间正中神龛安放“三圣夫子”(孔子、孟子、朱熹)木雕神位,次间左祀仓颉圣帝、右祀沮诵圣帝(传为创制文字始祖)神像。文昌祠曾作书塾,相传吴必达幼时于此读书,至今文昌祠与正殿之间的天井还有一株传说由吴氏栽种的夜合树。龙虎宫主体建筑左侧有释仔宅,祀观世音佛祖。宫门口新建一座宽12米、歇山布瓦顶的戏台。
龙虎宫是同安民间信俗三教(道、释、儒)合一的典型,所祀神祇39尊。金门烈屿的厉王爷宫、台湾板桥的广玄宫等曾多次组团到龙虎宫举行会香联谊活动。
龙虎宫于2001年被同安区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
龙虎宫吴必达题匾“碧水钟灵”(颜立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