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浔昭应庙

石浔昭应庙

石浔昭应庙全景(吴稳水摄)

位于洪塘镇石浔村下店宫里222号。据传唐代始建,历代屡有修葺,1986年翻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北朝西南,前、中、后三殿,面宽14.3米,进深30米,西侧连建释迦宅。前殿面阔3间,进深3柱,凹寿门顶置“昭应庙”木匾,木刻门联为明代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天马迎门万里云山光日月,地龙枕殿一泓江水洗乾坤”。明间屋面高于次间,硬山顶三段式燕尾脊,双坡屋面各有4条垂脊。内廊道树立两方石碑,一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同安县禁谕》碑,高2.75米,宽1.15米,记述县令王世德禁止当地豪族霸占田海、强取豪夺之德政;另一为明崇祯六年(1633)《院司道府革除私抽海税禁谕》碑,高2.46米,宽1米,记述同安县令熊汝霖(绍兴进士)奉上司政令,颁行禁止当地豪族官宦私自向百姓抽取各种税饷的德政。中殿面阔5间,进深4间,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梁架构成重檐九脊歇山顶,中间为方形神殿,围以剑墙,奉祀温府王爷。前、中殿之间有方亭连接。中殿背面为泥塑彩绘麒麟照壁。后殿建于台基上,抬梁式梁架,硬山顶三段式燕尾脊,主祀观音菩萨。庙宇重修时,保存明清时期的房基、石阶、拜石、石蹲、梭形石柱、斗形石香炉以及梁架夔龙纹长供案等石木构件。石浔昭应庙是厦门地区所见不多的建筑等级较高、文物遗存丰富、释道共祀的宫庙。2015年被列为厦门市第三批涉台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据台湾彰化同安石浔吴氏十八世吴金璋先生编写的《台湾吴氏族谱》记载,石浔吴氏于明永乐三年(1405)由福清石塘徙居同安浔江东畔,取“石浔”为村名。石浔吴氏宗亲最迟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就入垦台湾士林、板桥、鹿港、新竹等地,因而昭应庙香火也被带到台湾“石浔吴”居住地奉祀。

石浔昭应庙(颜立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