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护山宫

西山护山宫

西山护山宫全景(吴稳水摄)

位于同安古城之西5公里的西山东坡,原名“半山宫”,系明代同安橄榄岭邵氏宗族所建。

明代中期,同安邵氏从安溪县奉来“护国尊王”的香火,于西山东坡登山路旁建起“半山宫”,奉祀尊王神像。“护国尊王”即唐代忠臣张巡。他于安史之乱第二年(756),与太守许远合兵6800人,坚守江淮屏障、战略要地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区)10个月,为唐王朝赢得战略反攻时间,他本人在援兵到达前3天壮烈殉国。唐廷追封张巡为“御史中丞”“扬州大都督”,并于睢阳和原籍建庙奉祀。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邵蕤春等29户邵氏宗亲从半山宫奉请“护国尊王”等3尊神像,东渡台湾谋生,散而复聚,大部分定居于三重埔(今台北县三重市),至今250多年,已繁衍成290多户、1800多人口的三重望族。他们世代供奉护国尊王,世代相传祖籍地是“同安橄榄岭”。1971年在拓台200周年之际,台北三重邵氏宗亲带动各姓善男信女,建起了规模宏伟的双层宫庙护山宫,奉祀200年前由同安西山半山宫渡台的护国尊王神像,护山宫成为当地香火兴隆的寺庙和联系两岸族缘、神缘的纽带。1993年4月,台北邵氏宗亲和三重护山宫管委会组织了60多名宗亲和善男信女,背着220多年前渡台的“护国尊王”神像,首次回同安柑岭寻根谒祖。随后于2004年集资将狭小破旧的半山宫扩建为前后两进加双边护厝楼的寺庙建筑,并易名为“护山宫”。西山护山宫坐西朝东,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又先后增建拜亭(庙门楼)、停车场,凿“尊王井”,立“尊王诗碑”(刻录《全唐诗》所载张巡“守睢阳作”诗2首),是两岸护国尊王信众共建共拜护国尊王的崭新庙宇。

(根据邵家烹先生提供的资料撰写)

西山护山宫(吴稳水摄)

西山护山宫尊王井(吴稳水摄)

西山护山宫大门(吴稳水摄)

西山护国尊王诗碑(吴稳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