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朴吕文经墓

卿朴吕文经墓

卿朴新厝吕文经墓(颜立水摄)

位于同安区祥平街道卿朴社区新厝村西南,俗称“将军墓”,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坐东朝西,龟背形土堆墓冢,圭首墓碑高0.94米,宽0.54米,横额镌“浯江”二字,中间镌竖楷“皇清诰授振威将军显考纬堂吕府君茔”字样,上款为“光绪戊申年阳春”,下款为立石裔孙名讳。碑前石供桌长1.09米,宽0.53米,高0.4米。4根墓前的方形石柱均镌“浯江”冠头联句,内柱联曰“浯水钟形胜,江山壮大观”,外柱联是“浯洲远拱,江渚迎新”。显然这是一座金门籍的名人墓葬。

吕文经(1838—1908),字纬堂,同安县从顺里朴塘保卿朴村人。该村吕姓始祖吕朝兴是浯洲(金门)西仓吕氏一世祖吕廷元的十三世孙,于明初自浯洲林兜移居卿朴。

根据吕文经曾孙吕昭炎、吕昭国提供的吕文经墓志铭资料,从中可以了解吕文经主要生平事迹。

吕文经7岁时,随母亲离开同安卿打(后作“卿朴”)到厦门,住在当时的同安会馆(今吴厝巷)。他在码头卖油条给外籍海轮船员,从而学会多种外国语言,被英国驻厦领事李太郭收为养子并带到英国读书,毕业后回国。同治三年(1864),吕文经投身于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是晚清一位较早掌握轮船驾驶技能的将才。他以“善捕盗”,被闽浙总督左宗棠和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所赏识,由外委拨补都司。他的阅历非常丰富,先后担任伏波、安澜、济安、福星、靖海、长胜、镇北(均是清朝军舰名称,其中“镇北”军舰是1875年清廷花15万两银子自英国购进)等军舰管带(舰长)。历经甲申(1884)中法马江战役、甲午(1894)中日战争等重大事件,参与《马关条约》对台湾的交割仪式,是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秉性刚直,“以不能赂权贵”,故仕途坎坷,有“三落”境遇:(1)1874年日舰侵台,他带“安澜”舰在安平港遇台风沉船,被革职;(2)1884年马江失守受“中炮先退”之谗,被革职充军;(3)甲午威海战役,因海上6艘军舰与陆军配合不力,致使威防失守,被暂行革职。三者都是被追究“领导责任”而受过。尽管如此,他始终受到沈葆祯、左宗棠、杨岐珍、李成谋等清廷大臣的器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称“吕文经晓畅洋务,狎习风涛,管带兵轮船驾轻就熟”。马江战败,法夷急攻台湾时,吕文经7次运兵渡台,都“能履险如夷”,为保卫台湾立下汗马功劳。光绪二十二年(1896)2月20日,李鸿章出使英、法、德、俄、美等国家时,吕文经以武官身份跟随,回京后慈禧太后赏赐他一套官袍、红宝石顶戴和麒麟补子。后又随李鸿章到两广差遣,因功升赤溪(广东旧县名,1953年并入台山县)副将。不久因“灰心仕路”,归籍休养。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初二日卒于家(今厦门石路街28号),诰授振威将军[乾隆五十一年(1786)定为从一品]。出殡时厦门官员参加“拔龙须”至第三码头,灵柩用船运到同安卿朴社新厝村南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