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内受飨宫

北门内受飨宫

北门内受飨宫(颜立水摄)

受飨宫明代抱鼓石(颜立水摄)

位于大同街道后炉社区北镇一里110号,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三郡知府陈健(金门阳翟人)创建,原在岳伯坊官道旁,2001年迁建于此。宫庙为单殿加拜亭建筑,面宽5米,进深12米,神龛内祀李府元帅及陈健自廉州奉请回乡的“岑府双王”(文武太保)神像。龛前案桌左奉观世音菩萨神像、右奉陈沧江神像。龛上悬台湾云林县虎尾慈龙宫信众恭敬的“闽台共仰”匾额,两侧有“喜后炉受飨重兴古庙,瞻岳伯沧江长仰名坊”木刻楹联。宫门边墙两侧安置2个来自陈健“诰命堂”(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沧江粮店)的石鼓。

有关受飨宫的历史沿革,可见陈金城先生撰写的《重建受飨宫碑记》。

受飨宫原在同邑,在坊里东北隅岳伯坊官道旁,坐西向东,一亭一殿,官道穿亭而过,主祀明嘉靖十四年三府太守陈沧江由广东廉州府住所奉回之岑府文武二太保,附祀李府元帅哪吒三太子、黑虎大将为护法,尊为北镇境主玄天上帝之辅神。四百余年,神威显赫,民赖以安。1958年宫庙被拆,“文化大革命”动乱中金身遭焚。改革开放后,里境善信饮水思源,重塑金身,庚辰2000年仲冬再于原址偏东,依明代古貌鸠资重建,越年三月竣工奠安,与岳伯沧江坊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沐神光而思古贤,亦合境之盛事矣。

孔子曰:祭神如神在,神者诚也,人心向善,返璞归真,而神道兴,诸善信君子热心公益,共襄盛举,芳名勒石,泽被儿孙。

受飨宫陈沧江神像(颜立水摄)

受飨宫宫匾(何金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