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墨池苏氏大宗祠芦山堂

洗墨池苏氏大宗祠芦山堂

芦山堂(颜立水摄)

位于大同街道洗墨池路23号。“洗墨池”也名“洗马池”,据传因为汉元鼎四年(前113年)许濙率兵平定南越王赵佗后裔之乱驻师营城涮马而名,后因宋代苏颂幼时读书洗砚而易今名。芦山堂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年间(944—946),原为苏氏入闽二世祖苏光诲府第。元毁,明嘉靖间(1522—1566)于基址重建苏氏宗祠,现存建筑为清末建筑物,1949年前后为小学校舍,1988年笔者主持重修并重建后堂苏颂祠,2013年依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缮。坐东南朝西北,中轴线上由前至后依序为门厅、正厅和后堂,两侧为马鞍脊护厝,是闽南典型的三落双护厝砖石木结构传统建筑。总面宽28米,通进深36.1米,祠前有宽大石埕,宽6—26米,进深72米。2011年于庭前修建一座牌楼。门厅与正厅围合成合院,中有天井及两侧过水廊。门厅面阔3间,进深4柱,抬梁式梁架,牌楼式屋顶,两坡屋面前后各有4条垂脊,三段式燕尾脊,凹寿门顶有祖籍同安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书题的“苏氏大宗”木匾,两侧镜面墙各有一扇透雕花卉方形石窗。正厅面阔3间计12.3米,进深5柱抬梁减中柱计23米,硬山布瓦顶,燕尾脊,厅内设神龛,祀入闽始祖苏益神像。后堂原为苏颂专祠,1980年被拆,1988年重建。堂建台基上,面阔7间,进深6.1米,中祀苏颂神像,“芦山堂”匾额为苏步青所书。芦山堂于1988年被列为同安县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厦门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迹。

苏步青写的芦山堂匾(岩立摄)

苏氏入闽始祖苏益(856—949),又名利用,字世进。随王审知入闽,为泉州押卫都统使,与其子定居同安县永丰乡葫芦山下。娶陈氏、罗氏、张氏三夫人,生三子,长光谊、次光谓、三光诲,卒葬同安锄山苏坑蜈蚣崙(今已建成苏益陵园),赠武安侯。堂号“芦山”,因祠堂坐落于葫芦山(五代炼铁,铁渣堆积形似葫芦)南麓而名。苏厝乡(蓝田)苏氏,昭穆40字:“平存世子德,君国有道庆,象贤允克盛,守法宜永宁,文章灿奕冀,勋猷振盈庭,嘉谋昭伦绪,踵懿耀景声。”

芦山堂为“芦山”苏氏(包括元代因“粮祸”改姓的许、连、周姓)发祥地,其裔分布于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仅我国台湾地区就有70多万人。宋代芦山堂出了18名进士,北宋著名科学家、药物学家、丞相苏颂于1020年12月10日诞生于此。

芦山堂文物保护碑
(颜立水摄)

芦山堂门额木匾(颜立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