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前贞节坊

铺前贞节坊

铺前贞节坊(颜立水摄)

位于大同街道碧岳社区铺前里6号旁,为明通判蔡宗德妾杨氏立。杨氏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旌表,石坊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由泉州府同知张仲孝、同安知县李春开建立。它横跨漳(州)泉(州)驿道,坐东朝西,双柱单间三层楼式,高约7米,面宽4.36米,方形冲天石柱边长0.44米,下端固以“凸”字形夹捍石,顶盖鱼尾脊中置葫芦。辉绿岩蟠龙封匾阴刻“圣旨”2字,“贞节”(县志作“节孝”)坊名石两侧镌写立坊时间和立坊者具衔题名。横梁上匾额由3块辉绿岩合成,高0.48米,总长度2米,正反两面镌文叙事,从右至左连读为“明乡进士梧州府通判诰赠贵州(背面为“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蔡宗德妾杨氏”。石坊南距蔡献臣“怡园”别墅约300米,北距蔡献臣墓约600米,迄今保存完好,是全国首座为妾立的牌坊。

蔡宗德,字懋修,是蔡献臣的祖父,乡贤王道显(同安西湖塘人,移居金门何厝)的外祖父。他于明嘉靖十年(1531)得中举人。蔡宗德为人宽大仁厚,不炫声誉。任广州通判时,释放100多位因通番船而被羁押的漳泉船员;在浙江台州任职时,释放了一批被倭寇掳掠准备贩卖的莆田人。后来调往广西任梧州府通判(州之佐官,正六品),不久殁于京,葬金门戴洋山,刑部侍郎洪朝选(今翔安新店柏埔人)作墓志铭。以孙蔡献臣为贵,赠中宪大夫贵州布政使司左参政,妣洪氏累赠淑人。有子4人,即贵成、贵守、贵易、贵迈(早逝)。贵易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史。贵易之子献臣是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是同安明代“父子进士”之一。

蔡宗德妾杨氏(1526—1584),是同安县杨礼室之女,幼小而孤,随母改嫁张门。她从小勤学纺织,颇通经史,18岁嫁与宗德为妾。23岁守寡,虽育有一子,惜已早殁,故二度投环殉节,但均被嫡室洪氏救活,只好以母女之情相依为命。洪淑人逝世后,杨氏独操家计,辛劳养育贵易、献臣父子成才。在她讳日时,献臣赋诗感恩:“十五承巾栉,艰辛半百年。孤贞明皦日,完节报重泉。旌表丝纶重,坊题里巷传。吾生恩育德,临讳独潸然。”按照封建礼制,媵妾守节不予旌表,邑人柯凤翔、陈荣弼竭力呈请旌表,但都没有获准。万历三十二年(1604),蔡献臣升任常镇兵备大参,再呈《祖妾孤贞难泯微臣遵例直陈乞赐旌表以裨风化疏》,言“妻之事夫,犹臣之事君。臣之尽忠,既无分于大小;妻之立节,又何间于嫡庶”,结果获准,开启了为媵妾立坊旌表之先例。

贞节匾(颜立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