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厝吕氏家庙
吕厝吕氏家庙(吴稳水摄)
位于西柯镇吕厝村中。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建后落大厝,景泰七年(1456)续建前落大厝,清乾隆间、光绪间屡有重修,2006至2008年翻修。家庙坐西南朝东北,总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前、后两落,中为天井及两侧廊道,总面宽12.3米,通进深21米。前落面阔3间,进深1间,凹寿门,大门楹联为“石井遗风流芳远,浯江望族世泽长”。抬梁式梁架,采用大量青石雕装饰门面,三段式翘脊,前后屋面各有4条垂脊。后落面阔3间,进深3间计10米,抬梁式梁架,中厅设神龛,厅内悬有“进士”(吕文轩)、“御史中丞”(吕惠卿)、“南畿经元”(吕大宜)、“理学名宦”(吕大奎)等匾额。祠堂保留有抱鼓石及部分清代石构柱础。
家庙郡望“河东”,尊泉派分堂号“理学”为堂号。昭穆为“宗大体汝仁,甫君克尔际”。十世后,改用泉州统一排行,“尔甫希贤哲,于兹毓俊良,子孙敦本实,伯仲炳文章,若汝忠惟允,如余孝有常,立廉存素志,秉节植宏纲,登仁才猷著,经邦体用彰,云礽循祖法,奕世赐嘉祥”。因为这60字的头两字与长顺所编字辈重复,所以十一世从“希”字用起,目前,行至“实”字辈。
此为大宗祠,如吕氏二房祠堂、吕氏四房小宗、吕氏下厅宗祠、霞崎宗疆祖祠皆是这座家庙的分祠。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吕长顺(1371—1449,字宗裕,号潜德,金门开基祖吕廷元十六世孙)从母李氏偕二弟潜溪由浯洲(金门)刘澳吕厝到同安教书,后定居同安从顺里三都霞崎石井(今吕厝)肇基发祥。长顺生四子:天乾、大宜、大成、大宾。吕长顺设馆授徒,传承先人理学文化,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奉母长斋而建华藏庵。今吕厝村内吕厝王爷宫(即华藏庵)为同安香火最为旺盛的王爷宫,与之相关的“送王船”民俗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0年12月17日,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关单位在吕厝村举办申遗成功庆祝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