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城许氏家庙
2025年09月26日
营城许氏家庙
位于大同街道三秀街113号,史称许督祠,(因“营”与“濙”方言谐音,故称“营城”)。坐北朝南偏西,始建于宋代,原为建造西安桥的许宜(1021—1100)的住宅,曾作“存斋书院”“福星学舍”,原为前、后两落大厝及中间天井、过水廊等的布局,现仅存后厅,占地面积230平方米,2011年重修。面阔3间计11米,进深5柱计9.4米,厅堂中部为抬梁式梁架,边墙为穿斗式梁架,屋面举架高大,厅内高5.9米,神龛上悬“镇闽都督”直匾,祀许氏始祖许濙及许西安、许顺之、许巨川等先祖神像。大门楹联为笔者所撰:“五炉筑第千秋有志营城巷,二水环门百代犹传洗马池。”
汉时,闽越王反汉,被朝廷平息。后南越王赵佗后裔又乱,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派左翊将军许濙(前170—前88)入闽讨越。平乱之后,许濙持铜符虎节,永镇斯土,“爰卜居于五芦山下”。许濙及其士兵带来的北方汉族科技、文化、宗教甚至“官话”(即现在的闽南话),与当时闽越文化相融合,是闽南文化最早的源头,故长期以来民间以“许濙开疆二千载,朱熹过化八百年”来概述古同安的开发史和文明史。明代理学名宦林希元也有《赠左翊将军诗》,称颂许淡“来扫妖氛佩汉符,而先开基向铜鱼”的平越功绩。
宗祠郡号“太岳”,宋代许巨川于院中建“四时佳兴亭”,故以“亭上”为分堂号,昭穆为“维达体邦学汝君伯宋朝廷殿会士子得永成家风辉”。许濙“子十五人,分镇闽地”,故许督祠成为我国台湾、金门、澎湖地区,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许淡裔孙寻根谒祖的祖庙。
家庙内许濙塑像(颜立水摄)
家庙内“镇闽都督”匾(颜立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