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洲陈化成故居
丙洲陈化成故居(岩立摄)
位于西柯镇丙洲社区大祖厝里58号和109号、丙洲陈氏祠堂西侧。建于清代,为民族英雄陈化成出生地。坐北朝南,为一进两伸脚的三台院式古厝,面宽12.5米,进深8.8米。主体古厝面阔3间,进深1间,中为厅堂及两侧边房,硬山顶,燕尾脊;厝前有小庭院,两侧榉头。古厝基本保持原貌,石构院门、榉头、院墙为后期改建。故居前的大祖厝里81号为陈化成家族的祖厅,为前、后两落古厝的单进合院,前有小庭院、院门及两侧榉头,面宽11米,进深27.7米。2019年拆旧重建。
陈化成(1776—1842)乳名步蟾,字业章,号莲峰。丙洲陈氏辈序是“永复直文钦,中甫嘉士大,谦徽光前业,懿美裕后昆”。陈化成是“业”字辈,为丙洲陈氏十五世。他于1776年农历三月十二日未时诞生在同安县丙洲岛。16岁随伯母蔡氏往台湾头前庄读书,十八九岁时常往新庄(今台北市新庄市新庄东有‘化成路’)习武。嘉庆二年(1797),清廷在江南一带扩充兵力,22岁的陈化成应征入伍。因捕洋盗有功,初补水师额外,继而补外委。嘉庆七年(1802)迁金门右营把总,十二年(1807)随李长庚(马巷侯滨人)围剿蔡牵(同安西浦人),因功升铜山守备,十五年(1810)擢海坛镇右营游击。二十四年(1819)升闽浙里安协副将,因丁忧回任峰火门参将,道光元年(1821)升澎湖水师副将,三年(1823)五月调台湾水师副将,同年八月擢广东碣石镇总兵,十二月调金门总兵。六年(1826)带兵赴台湾嘉义、彰化平定民众械斗,旋调台湾总兵。十年(1830)升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道光皇帝召见四次,有“身经百战,勇敌万人,宜膺重任”之语。十二年(1832)台湾嘉义匪乱,陈化成又渡台协剿,十九年(1839)十二月二十四日调江南提督,二十二年(1842)五月初八日(阳历六月十六日)在坚守吴淞口西炮台时,与英夷激烈炮战,以身殉职。陈化成牺牲后,部将刘国标把他的遗体掩藏于芦苇丛中,后由嘉定县令派人收殓于武庙,灵柩安葬于厦门梧村金榜山之阳(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廷赐谥“忠愍”,颁帑金二千两经纪丧事,道光皇帝颁布《御制江南提督陈化成祭文》和《御制江南提督陈化成碑文》,四川总督苏廷玉(同安澳头人)为之撰写墓志铭和神道碑,于殉难处和原籍各建专祠奉祀。同安县衙前的陈公祠,原有一株相传陈化成1839年回乡祭祖时手植的桑树,一对刻有“帝念死绥崇庙貌,公仍生气镇乡邦”楹联的圆形石柱,于1981年被笔者征集到孔庙博物馆。按清代诰敕与封赠规制,一品官员卒后可以诰封三代,因而陈化成的曾祖父陈徽钦、祖父陈青云、父亲陈鸣皋均有诰封。
丙洲陈化成石雕像(岩立摄)
陈化成原配吴氏,继娶曾氏,侧室康氏,有七子一女。长子廷瑛,任福建水师千总;次子廷华,任浙江钱塘水师都司,皆殁于王事。三子廷芳,世袭恩骑尉,四子廷棻,钦赐举人,五子廷芸,皆曾氏出;六子廷荃和七子廷尉,康氏出。一女适举人吴江孙宫璧,孙振世(廷芳出)及岁时送部引见。现在丙洲建有陈化成文化广场并树立一尊高17.76米的陈化成石雕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