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塘三忠宫

洪塘三忠宫

三忠庙(陈清太提供)

康熙版《大同志》卷10载,三忠宫“在东洪塘上七里大道之冲。塑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像。盖张、陆二先生过此,而文丞相后驻霞漳,故汇祀之”。三忠宫也叫三忠庙、三忠祠,位于洪塘镇三忠村中。其地“东望出米岩,西绵御踏石,南拱王朝山,隐然旧君警跸”。始建于明代,清初兵连祸结,宫庙被营兵牧马蹂躏殆尽,仅存遗址。康熙五十二年(1713)同安知县朱奇珍捐俸建屋二椽,延僧供奉香火。乾隆四十年(1775),马巷厅通判万友正重修三忠庙并作记。洎道光七年(1827)陈清时又鸠金修缮;咸丰十年(1860)内官举人陈贯中又领首兴修。2004年翻建。坐北朝南,有前、后两殿,面宽9.8米,通进深19.5米,宫前建有长方形祭台。前殿面阔3间,进深3柱,抬梁式梁架,重檐歇山顶。后殿面阔3间,进深5柱抬梁减中柱,厅内神龛奉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3位忠臣,藻井天花板,重檐歇山顶。后殿东墙嵌清咸丰七年(1857)陈贯中撰写的《重修三忠宫碑记》碑,为长方形黑页岩,横长0.62米,高0.32米。

三忠庙门匾(陈清太提供)

南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三月,元军攻占临安(杭州),南宋临亡。以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为首的主战派仍在闽、广、赣坚持抗元斗争。同年五月,益王赵昰(即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加封其弟昺为卫王。十二月,元军由浙入闽,福州被占,张世杰、陆秀夫护送幼主一行南逃。由于泉州提举市舶司蒲寿庚已经降元,闭门不纳,陆秀夫只好护送幼主沿小盈岭驿道进入同安,在三魁山一带驻扎,从石浔磁灶尾由六位瓷工推船出海,即由“大担出港赴潮州”。出米岩、御踏石、王朝山、朝拜埔、御尚山、三忠宫等,都是当年宋幼主驻跸同安留下的地名,三忠宫也成了缅怀“忠君直作三仁友,报国能为万世尊”[乾隆九年(1744)黄一惟联句]文、陆、张三位忠臣浩然正气的庙宇,其香火传播厦门、长泰、南安、晋江等地,我国台北双溪村的三忠庙、金门沙美的万安堂等,以及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三忠宫,经常组团到洪塘三忠宫祖庙进香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