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头探花第

瑶头探花第

瑶头叶时茂故居(吴稳水摄)

位于祥平街道瑶头村宫顶里58号,也是叶时茂故居,为叶时茂祖父叶善长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坐东朝西,穿斗式悬山顶砖木结构,有前、中、后三落红砖大厝及两侧各一列护厝,总面宽11.5米,通进深28米,厝前大砖埕。前落面阔3间,进深1间,次间各开一虎眼窗,抬梁式梁架,两坡瓦楞屋面,燕尾和马鞍式脊首;中落面阔3间宽10米,进深2间深8.3米,中为敞厅,神龛为三开间,背屏中间彩绘花卉捧寿图案,两次间彩绘蝙蝠捧寿图案。两侧房间,有红砖墙裙及白灰面隔墙,硬山顶,燕尾脊;后落面阔7间,硬山顶,三段脊。前、中落大厝经2006年重修后现状较好,前埕立八角形旗杆石1对。故居南、北侧原有宅第、上下书房已废,尚存两落单护厝武馆,面宽10米,进深16米。

叶时茂故居于2006年被列入厦门市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

叶时茂(1740—1800),字允丰,号得溪,同安岭下人。清乾隆六年(1740)出生于同安县瑶头村。祖父叶长善为县学庠生。叶时茂自幼好武,以臂力过人见长。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武举人时,年仅19岁。乾隆二十八年(1763),参加武科会试,获会试第一名“会元”。随后参加殿试,获乾隆皇帝钦赐一甲第三名,即探花。

中武探花后,叶时茂即赴京城就职,先后任宫廷侍卫行走、武英殿编修、兵部主事等职。乾隆三十年(1765),因成都动乱,叶时茂被派往四川。动乱平息后,回到京城。不久,以兵部职方司督理江南。乾隆三十三年(1768)以后,叶时茂正式外派为官,历任广西柳州游击、融怀参将、新太副将、湖州副将等职。叶时茂生性耿直刚正,持重老成,一生清正廉洁,宦绩卓著。在其为官30余年中,一方面“剔奸除弊,清饷核兵”,另一方面“礼贤下士,抚恤流民”,故深得各地兵民爱戴。晚年告老辞官,定居于江西遂川县大沙乡。嘉庆五年(1800)十一月病逝家中,享年60岁。叶时茂文武双全,是古代同安县唯一的武探花,其祖父及父亲因之获赠武翼大夫。叶时茂排行第二,其兄叶长茂也中武举,曾任湖州副将。叶时茂文武兼备,尤喜好吟诵,著有《得溪诗集》。其中有首吟咏大轮山《罗汉峰》诗:“疑是南无降碧天,一尊参对梵王前。花台香霭祥云结,宝殿风回法海填。五夜圆光留皓月,千言贝叶诵浮莲。空中寂历轮岗外,见像何因祝圣年。”

瑶头叶时茂武馆“会元”匾(岩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