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露妙建庵

祥露妙建庵

祥露妙建庵全景(吴稳水摄)

康熙版《大同志》卷10载:“妙建庵在西安桥之南,与水南宫、玄坛宫为官司往来憩息之所。”位于现在的祥平街道西溪社区祥路里170号,也称“圣安宫”。据传始建于唐代,明崇祯年间(1628—1644)扩建,清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2018年依原址重建。坐东南朝西北,有前、中、后三殿,各隔天井,面宽9.2米,进深41.2米。前殿面阔3间,平开三门,地平升高0.80米,单檐歇山式,门额置明代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妙建庵”匾。中殿面阔3间计9.2米,进深6柱,抬梁减中柱计11.2米,地平比前殿高0.30米,主祀保生大帝,并祀玄天上帝、庄府王爷,重檐歇山式屋顶。后殿面阔3间,抬梁式梁架,祀该庵最早奉祀的观音菩萨。

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时,当时书法名家李廷钰、庄俊元、庄殿奠等题写了13副石柱楹联,楷、隶、篆、草俱备,迄今仍保存完好。其中吕世宜书写的一副楹联尤为珍贵:“眇呈无垠诊脉椒房恁一线,建诸不悖化身金阙统三元。”

吕世宜(1784—1855),字可合,号西村,性情憨直,不苟同于人,故晚号“不翁”。祖籍浯洲西仓(今金门西村),居住在东村。祖父吕国典、父亲吕仲浩移居嘉禾里蚶壳井(今厦门市盐溪街)。他在金门新塘出生,道光二年(1822)中式第51名举人,执教厦门玉屏书院。后受台湾板桥林国华之聘,入主林家“汲古书屋”,对台湾的碑学书法影响极大,被誉为“闽台金石宗师”。卒葬厦门大厝山三十六间旧穴,墓葬于2007年被列为厦门市涉台文物。

妙建庵大门(吴稳水摄)

妙建庵吕世宜书写的柱联(颜立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