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洲陈氏祠堂
丙洲陈氏祠堂(吴稳水摄)
位于西柯镇丙洲社区大祖厝里253号。建于明代,明末清初因海戎纷乱毁坏殆尽,历清康熙、乾隆、嘉庆,代有重建、修葺,2001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622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为前、后两落大厝,砖石木结构,双进一天井廊院式建筑,总面宽13.4米,通进深26米。前落大厝(门厅)面阔3间,进深3柱,前为凹寿门,开中门及两侧边门,大门前有一对浮雕松鹿鹤纹及玉兰花牧马图的抱鼓石。门后廊厅宽敞,举架高大,抬梁式梁架,悬山顶,三段式燕尾脊。后落大厝(正厅)为敞厅,面阔3间,进深5柱抬梁减柱计11.8米,厅中设神龛和神祖牌。祠堂悬有御赐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提督忠臣”匾,还有“功高列卫”“君恩祖德”“浩气长存”“同室治化”“文魁”“武魁”“进士”等10多碣匾额。祠前砖埕立有6对旗杆石和麒麟照壁。2007年被厦门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涉台文物古迹。
唐建中二年(781)夷则(太傅陈邕长子)与长子俦(任著作郎)举家300余口从漳州迁入嘉禾屿(今厦门岛),居薛岭以南江头一带。十六世福庆分衍同安,居住城外东北隅长兴里(今五显镇,后烧村黎山西北麓有丙洲陈均名祖墓)。十八世有瑞(字永兴,号居义),明永乐间(1403—1424)携长子复道由五显镇来到双溪出海口之七星屿(丙洲古称),在滩上搭寮居住,养鸭为业,繁衍生息至今近600年。有瑞九世孙士朝之子大碧、大刘、大水、大山、大权、大六等6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迁居台湾,先住台湾溪沙尾,以后分居头前庄及溪洲底等处。宗祠郡号“颍川”,堂号“南院”。昭穆:“永复直文钦,中甫嘉士大,谦徽光前业,懿美裕后昆,礼义传家宝,诗书奕世尊,慈谟贻燕翼,迪吉惠更勤。”民国七年(1918)续编20字:“显达荣宗祖,隆平颂圣君,守先长积德,继起即贤孙。”
丙洲陈氏祠堂大门(吴稳水摄)
丙洲陈氏祠堂内厅(吴稳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