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中的佼佼者
当然,黑暗时期也并不是没有过偶尔的光芒闪烁。在那个长长的黑色通道中,也有那么几个士师为犹太人的精神画廊增添了几抹亮丽的光彩。
首先值得一记的是可称得上“悲剧之最”的参孙。这个长着一头浓密长发的以色列大力士,生活在迦南的西南部已经被强悍的腓力斯丁人武装占领的时期。这些从克里特岛上被赶到地中海东岸的海盗的后代们,虽然曾经被约书亚的犹太军团打败过,但他们趁着分裂的以色列群龙无首时又卷土重来。此时,他们已经攻占了属于但支部族的西南部地区,不仅建立了自己稳固的政权,还建立了亚实突等五城联邦。在士师时代的后半叶,腓力斯丁人已经成为犹太民族的主要敌人,他们甚至统治和奴役过大部分犹太人达40年之久。
参孙就不幸生活在这个年代。传说中他力大无穷,双手能将一头雄狮活活撕裂。他最大的不幸是从爱情开始:和历史上许多悲剧一样,他爱上的是敌族腓力斯丁人的女人,但他心爱的女人却被其父强行嫁给了一个腓力斯丁人。这种占国夺妻的双重耻辱让参孙从此走上了与腓力斯丁人顽强斗争的战士生涯。
他曾巧妙地实施过“狐狸火战”:参孙将捕获的300只狐狸一对对将尾巴绑在一起,中间系一火把,将火点燃后,追身的烈火使狐狸们狂奔乱窜,烧毁了腓力斯丁人的兵营、民房与庄稼,在烈火燃烧的混乱之中,他又奋起打死了许多占领者。对这个反抗勇士极度仇恨的腓力斯丁人,经过长期的围捕,终于在参孙栖身的一个山洞中乘他熟睡时将他抓获。当他们把被五花大绑的以色列勇士抬到自己的军营中时,愤怒的参孙只一声怒吼,粗大的绑绳便断成碎节。他随手抄起一块驴腮骨作为武器,这骨头似乎立刻变成了法力无边的飞刃,他在敌族的军营里尽情挥杀,竟一下杀死了上千名剽悍的腓力斯丁武士。
痴情的参孙最后的结局也颇有谍战风采——他钟爱的腓力斯丁的一个妓女实际上是敌军的桃色间谍。她在众所周知的圈套中反复打探参孙的巨力秘诀,但迷失在情欲中的勇士却一遍又一遍地上当(不知这是否是《圣经》作者故意对情欲的批判),最终她探知到了参孙的长发与巨力之间的秘密。就在参孙最为沉醉的温柔乡里,他将生命托付予之的无情的情人亲手割断了他的七根发绺。此后,腓力斯丁武士们一拥而上,英勇的参孙就在他情人的大腿上被剜去了双眼。但是,真正的勇士是永远打不败的,就在腓力斯丁人将失去力气的参孙任意侮辱的过程之中,他那为他带来荣光的头发也在悄悄地生长。当腓力斯丁人将他押解到异族的神庙时,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扳倒了大庙的两根石柱,随着敌族大庙的轰然倒塌,参孙与3000名多腓力斯丁敌人同归于尽。参孙的英雄事迹,为以色列民族增添了勇气和力量,使犹太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更强的刚性品质和无惧无畏的气度。
在《圣经》中记载的女先知一共有4位,但既是女先知又是女士师的却只有底波拉(也译为狄波拉),因此有必要为她记上一笔。她名字的寓意为蜜蜂,也许隶属于北方大族以法莲支派,或是以萨迦人的女儿,但她嫁给丈夫拉比多后就居住在便雅悯境内。这位号称“以色列之母”的女士师,因其智慧和独特的天文气象洞察力而享誉四方。她虽然居于偏隅,但访问和求助的人却络绎不绝。不过,使她在史上留名的却是她的军事才能。据说她根据迦南王耶宾的900辆重型战车的特征,利用突降大雨而使其深陷泥潭,轻松地将其围歼。此役将迦南人赶退至米吉多的他纳一带,使其再不敢侵扰以色列。底波拉的英名由此传扬四海,并受到耶和华神的特别呵护。据《士师记》的编辑者透露,在他们两百多年后访寻底波拉住所时,她的住院依然如新,门前的棕榈树繁茂如昔。
当然,士师时代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士师无疑是撒母耳,从《圣经》作者在“历史书”中以他冠名安排了上下两篇的分量也可看出一点端倪。撒母耳无疑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和最著名的大士师之一。据说,他的出生是他母亲祈神的结果,因此取名为撒母耳,意为“被神垂听”。他具有天生的神悟能力,从小就被送到当时的大祭司以利的足下,接受正规的犹太教学习和训导,以后成为以色列最权威和最高贵的先知,被分治的各部族士师尊崇为唯一的大士师。
撒母耳一生信仰坚定,认为犹太人当前的苦难都是因为对耶和华神的不忠诚造成的。因此,他四处奔波,不间断地组织和带领各部族民众举行大型的祈祷活动,不遗余力地宣传上帝的训诫和摩西的律法。无论是民事纠纷,还是宗教集会,抑或军事训练的场所,撒母耳都会利用各种机会宣示犹太教义,并坚决地驳斥和处置因对耶和华神的不敬而形成的各种堕落行为。撒母耳特别对“巴力”等外邦神的观念给予有力回击,认为正是这些从罪恶深渊形成的偶像崇拜,不仅让犹太人淡薄了对耶和华神的虔敬情感,更是放纵了人类的贪念和淫欲,并将这些危害人类高尚情操的罪恶正当化,使犹太人坠入了苦海,因此必须坚决地把这些外邦邪神赶出犹太人的精神边境。
与此同时,撒母耳坚决地维护以色列的领土完整。作为这一时期以色列的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军事首脑,他没有辜负自己肩上应当承担的责任。对此时威胁最大的腓力斯丁军事集团,他精心组织了几次战役,将腓力斯丁人占据多年的革伦、加特等地区一一收回,几乎在以色列的全境四周都进行了清剿战争,不但将腓力斯丁人赶出了以色列,而且使他们不敢再轻易侵犯。
当然,撒母耳对以色列最突出的贡献还是在他的政治改革上,虽然这个改革并非出于他的自愿:他年老时希望将权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不料这一想法遭到各个部族长老的坚决反对。或许是分治涣散得太久使得人心思统,或许是不远处的埃及、巴比伦等邻邦大国的兴起提醒了大家,抑或根本是神的旨意,各部族人民坚决要求撒母耳为以色列选荐一位国王。最终,在神的指引下,撒母耳顺应了民意,开始了他那复杂的遴选国王的活动,并由此引发了以色列历史上第一次神权与王权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