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先知:以赛亚
在著名的考古发现“死海古卷”中,《以赛亚书》有15个手抄本,是数量上仅次于《申命记》的最重要的文献。而在基督教《新约·圣经》中,对它的引用竟高达411次,是《新约·圣经》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之一。同时,作为先知书中篇幅最大的正典,甚至其结构设置与《圣经》全书结构一致的暗示,都成为宗教史学家们千年不休的争论话题,也成为大百科全书中最费思量的词条。仅仅如此,就可掂量出这部经典及其作者的历史分量。
从11世纪的犹太学者伊本·以斯拉开始,对于《以赛亚书》的作者为几人的问题就开始了争论。其间,传统的一人论一直处于防御性辩解的一方,至“死海古卷”发现后又有了更多的声音,不过依然还停留在形式和表面的论证;多人论则始终层出不穷,但从来意见不一,甚至经常出现自我争斗、相互否定的状况。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两人论则得到了更多学者的认同,同时也获得了犹太教正统派和基督教官方的认同,广大的信众也普遍形成了共识:《以赛亚书》由公元前8世纪的以赛亚和公元前6世纪的不知名作者共同完成,前者可称为耶路撒冷的以赛亚,又叫第一以赛亚,是《以赛亚书》前39章的作者;后者可称作巴比伦的以赛亚,又叫第二以赛亚,是《以赛亚书》后27章的作者。本文采纳两人论的观点,并认为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这一观点更符合历史事实。
虽然历史资料不多,但可以肯定,第一以赛亚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父亲亚摩斯,据传是乌西雅王的堂兄弟。这个出生在耶路撒冷的贵族子弟,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品性的修炼。他可能是当时犹大国最有名的神童,20来岁时就已被人们尊为先知,并担任国王的重要顾问。从有关记载看,他还可能兼任着国家史官的职务,并为犹大国英明的乌西雅国王写过传记。当然,这个经历了四任国王,最少做过40年先知的智者,主要还是以精确实现的预言著称于世。其中,史上最著名的“耶路撒冷城奇遇”的预言即出自于他:当时已是乌西雅的孙子希西家国王执政的时期,强大的亚述帝国在灭亡北方的以色列国后挥师南下,作战勇猛的亚述王西拿基立的虎狼之师很快将犹大国的首都耶路撒冷围困。国王和他的子民们立刻处于灭顶之灾的惊恐之中,然而,以赛亚却悠然预言,耶和华上帝的这座圣城此次必不被破。第二天,亚述帝国的军队果然神秘撤退。
也许,正是乌西雅王以后动荡不安的犹大国和北方以色列国的灭亡造就了第一以赛亚。可以想象,当北方的兄弟王国被摧毁,大量的同胞被俘为奴,逃生的同族人所汇集的难民潮一定汹涌而至。这种国破族亡的惨痛悲剧和唇亡齿寒的巨大恐惧,一定席卷了所有犹太人民的心灵。在旷古骇人的苦难即将降临之时,当悬于头上的末日危险即将来临之际,精神上所承受的苦难重压甚至强于苦难本身。在这种以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有神的福音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希望。苦难之中期盼救世主的情感是最深切和最真挚的,犹太人对耶和华上帝的期盼可能在这时达到了第一个历史高度。正是这种集合了全民族情感的最深切的期盼,造就了福音先知以赛亚。
以赛亚所作的《以赛亚书》堪称文学的奇葩。它那奇妙的想象和诗化的语言以及饱含深情的叙述方式,足以和任何文学经典媲美。当然,它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真正提出了末日审判和救世主的思想,并将这种末日审判和救世主思想植于普遍性的观念之上:耶和华上帝不仅是犹太人的上帝,更是万族之上帝,甚至亚述人的恶行和巴比伦帝国的崛起以及埃及人的争霸,都是上帝的行动安排。北方王朝的灭国和北方10个犹太人部族的消失也同样出自上帝之手。但上帝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是对人类罪恶的惩罚,伟大的耶和华将派弥赛亚作为其使者,并通过弥赛亚将上帝之光传达给世上万族,重新规划各国,清洗万民心灵,让通过了末日审判的信众进入伟大的天国。而这些经受了所有动乱仍忠于耶和华上帝的“剩余之民”,将会永远得到上帝的护佑,永享和平、繁荣和健康。
就从这里,以赛亚把我们带入了他那最具魅力的瑰丽梦想之中。他深情地描述了一幅没有战争的和平世界的美丽景象:
公义必当他的腰带,信实必当他胁下的带子。
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
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它们。
牛必与熊同食,牛犊必与小熊同卧;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
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
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
因为认识永恒者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
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荣耀。
其实,作为北方王国灭亡的见证者,作为南方王国民心的代言人,在这种巨大而深重的苦难压迫下,他们心灵深处对和平的梦想和对于人类前景的憧憬,是非常迫切而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