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王:神权统一国家的缔造者
独具威望却已年老的撒母耳在犹太人的呼吁下,不得不开始了挑选第一任以色列国王的活动。也许是撒母耳大士师的自我角色感太强,他从一开始就把国王和大士师分成了完全隔离的两个职务。而关于两个职务之间的关系,撒母耳可能觉得根本就不是问题:既然是由大士师来选立国王,那么大士师的职位就自然在国王之上。况且,耶和华神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也必然是一切事物的主宰。作为耶和华神在人间的第一仆人,大士师的地位肯定应当优于国王。不过,毕竟是第一次,国王的权力到底应该多大,谁心里也没有数。为了使整个形势还能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撒母耳打定主意,首先选择一个自己能够掌控的人作为未来的以色列国王。
因此,没有文化又是农民出身的扫罗成为以色列的第一任国王绝不是偶然的。来自人数最少的便雅悯部族的扫罗,从各个方面看都是最符合撒母耳心意的人选:除了高人一头、长相俊美和力气巨大这些外表条件较易为民众接受外,其他作为国王应当拥有的品质他都没有。为了让各部族民众信服这是上帝挑选的人才,撒母耳不知是控制了抽签的方法,还是掌握了抽签的过程,他在各部族长老的大会上举行了犹太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抽签定王仪式,并顺利地将鲁莽的扫罗扶上了第一任以色列国王的宝座。
然而,即使是头脑简单的莽汉,一旦成为权倾全国的国王,也绝非任人摆布的傀儡,何况扫罗还天生具有军事指挥的才能。在他率领犹太军团打过几次胜仗以后,加上围绕在他身边的文臣武将的逢迎和吹捧,原本百依百顺的扫罗也有了自我主张,经常违背撒母耳的意愿行事。为此,高傲的撒母耳不顾新王的面子,不仅严厉地斥责他,甚至还当众让他难堪。没有文化的扫罗显然对撒母耳抱有朴素的感激之情,无论这个立他为王的老人怎么训斥,他也从不当面顶撞。但事后却依然故我,从不为他的恩人改进自己的行为。在著名的“撕袍断义”事件后,撒母耳对扫罗已彻底失望。他不仅当众数落了扫罗顽固、悖逆的罪恶性质,甚至当众宣布上帝将厌弃扫罗和上帝将重新选立国王的最高政治决策。从这时起,撒母耳实际上已否定了自己立扫罗为王的初衷,决定改正自己的错误,为犹太人,也为他自己重新选立新的国王。
以扫罗40岁登基的教训为戒,撒母耳可能认为一旦年龄成熟,美德就再不能在人类的心灵中扎根。这一次,他决定选择一个尚未成人的少年,以便还没定型的头脑能够顺畅地接受来自上帝的神谕和自己的训导,通过这种“预定式培养”,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国王。一定是经过了反复的寻觅和比较,撒母耳最终满意地找到了大卫,他是耶西最小的儿子。这个看起来较为普通、没有令人惊叹之处的美少年,穿着毫不起眼的牧童衣装,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大卫第一次历史性的亮相就颇具史诗色彩:当这个少年到军中探望几个当兵的哥哥时,正碰上腓力斯丁勇士歌利亚在扫罗军团前已叫阵7天而无人应战。这个看似文弱的少年连军刀也不要,穿着牧童的粗衫,带上放牧所用的甩石机弦,随手在小溪中拣了几块鹅卵石,只一颗石子就让这著名的个腓力斯丁大力士毙命。由于军中首将被杀,腓力斯军团大败。而在此后的多次战役中,大卫都展示了大智大勇的英雄本色,他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取得了赫赫战功。
然而,声名远扬的青年大卫却成为扫罗的一块心病。哪怕大卫已经成为自己的女婿,那位感到基石不稳的国王,仍前后不下十次地直接刺杀和派兵追捕这位一向低调的青年。这种无端的丧心病狂连扫罗的儿子约拿单都看不过去,而与大卫盟誓结拜,以便保护这个自己心目中未来的英主。这种追杀一直持续到常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但大卫依然选择忍让和退避。在这个未来以色列国王的心中,善良的品性和对扫罗抹膏登基的正统的高度敬畏,使他总是宽恕和忍让扫罗的恶行。直到那次著名的“割袍留命”事件发生,扫罗亲身感受到大卫对他的慈悲和义德后,才逐步停止了自己疯狂的举动。扫罗战死沙场后,大卫战胜了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成为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
《圣经》中关于扫罗与大卫两人关系的描写,似乎已经超出了常人的意料:扫罗显得特别无情无义,而与此相对照,大卫则显得韧性超常,慈善过度。这可能与历史事实有几分关系,但可能更重要的是,这段时期倡导慈爱是发展犹太教义最迫切需要的。因为近两百年来的士师时代所带来的犹太人被外族欺压的根源,全在于犹太人信仰的衰败,信仰的衰败又源于“巴力”等异教神显得比上帝更有爱心,而这种爱心对农耕社会特别有吸引力。尤其在和平时期,宽容和慈爱的力量对民族的凝聚力更为重要。
大卫于公元前1006年正式登基,成为全以色列的国王。大卫登基时30岁,在他的领导下,以色列国走向了强大和繁荣。首先,大卫改革了国家政治制度。他使国王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成为宗教、行政和军事三位一体的最高领导人,实现了“君权神授”的中央王权统治,结束了撒母耳—扫罗时期政教分离的状态。国王之下设立大祭司、大军师和大元帅三大职务和相应机构,分别主管全国的宗教、行政和军队事务。与此同时,他将原属耶布斯人的迦南小城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国首都,将犹太人长期存放于伯特利的“圣幕”和约柜迎到了首都。从此,犹太人的政治南倾,有了一个统一而永久的信仰中心和政治中心。当然,大卫不会知道,他所指定的这个原意为“和平之城”的耶路撒冷,今后将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血腥争战的城市,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多宗教信徒景仰、膜拜的圣地。
其次,大卫征服异族,扩大了国家疆土。大卫是犹太人有名的“文武双全”式英雄,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功勋彪炳。他经过四方征战,吞并了外约旦的以土买,驻军叙利亚,从而使他的国家的领土扩大为西自地中海,东到幼发拉底河,南到亚喀巴湾,并成为当时西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