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犹主义的宗教根源

反犹主义的宗教根源

对于罗马帝国严重歧视犹太人的历史,现代人往往会感到迷惑。然而,基督教作为犹太教的一个分支独立出来,却站到了敌视自己源出宗教的立场,以后竟然成为迫害和扼杀犹太教的主要力量,当然更加令人不解和惊讶。其实,这些都是现代人的现代观感。如果拨开横陈其中的厚重历史迷雾,这一切并非不可理解。

现在作为世界性宗教的基督教,最开始只不过是犹太教里最新最小的一个分支。也许是直接从艾赛尼人中分裂而来,也许是受到了艾赛尼人浓重的和平意识的影响,当时被称为拿撒勒派的基督教徒,虽然已经完全摒弃了艾赛尼人消极避世的传统,并与犹太教的其他各个教派一起,积极主动地参加了第一次犹太战争,但因为先前发生的教派领袖耶稣的受害事件(尽管这完全是已经与犹太人形同水火的罗马统治者的残酷暴行,但毕竟带有浓厚的教派斗争色彩),所以当时还很弱小的拿撒勒派,自然对已经形成多年的其他犹太教派,特别是处于社会主流的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抱有天然的敌视和戒备心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但如此,耶稣在为拿撒勒派制定的新教义中,不仅具有比艾赛尼人更加彻底的和平思想,其仁慈理念,甚至散发出浓烈的不抵抗主义,将隐忍观念推到了极致。当然,更重要的是拿撒勒派认为弥赛亚已经到来,而作为上帝派来的弥赛亚——救世主耶稣竟然在维护宗派利益的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的推动下,遭到了罗马统治当局的残忍杀害。加之第一次犹太战争的惨烈过程和可怕结局,使拿撒勒派教徒自觉而自然地与犹太教的其他宗派分隔开来。这种自保意识和对犹太教主流教派的反感,特别是新教义的指引和约束,甚至使拿撒勒派教徒没有参加公元132年的“巴·柯克巴起义”——这其实已经宣告拿撒勒派教徒与犹太教其他各个宗派的公开决裂。

而历史恰巧在这时又猛力推动了拿撒勒派的宗教独立运动。罗马当局并不认为“巴·柯克巴起义”是犹太人的民族解放斗争,而将两次犹太战争都定义为犹太教的宗教反叛,因而一怒之下颁布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哈德良禁教驱犹法令。这倒是无意之中制造了拿撒勒派成为独立宗教的最好条件。由于不同凡响的新颖教义和记忆深刻的教首被害事件,加上犹太教被禁止的严酷法令,拿撒勒派顺势而为,打出了新宗教的旗号,开始称自己为基督教徒,由此与犹太教做出了清晰的划分。这既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开展教会活动,又能充分利用殖民统治当局的现行政策发展壮大,无疑是一种宗教发展策略。公正地说,基督教最初的这种发展策略并非出于反犹的动机,更主要的是出于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保护和利用。毫无疑问,这一点无可指责。因此,无论是安提阿主教依纳爵,还是被后世称为基督教护教士的查斯丁,甚至是言辞更为激烈的基督教作家德尔图良、奥利金和尤西比乌,其当时的反犹言论,与其说是对犹太教的诽谤和对犹太人的侮辱,不如说是以顺应罗马统治者法令的需要,将基督教与犹太教区别开来,表明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的宣言。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基督教与犹太教争夺新会众的主要策略,作为唯一的一神教的对手,加上起初的争夺对象依然以犹太社区的人群为主要焦点,这种以否定对手为目的的夸张性攻击言论,争斗双方都很难避免。而对于后起的、当时也是弱小的,同样是被殖民当局压迫的基督教来说,让自己独大发展的愿望和心理,就显得更为迫切和焦虑。这种情形,和现代的政治选举相似:在野而弱小的反对党,往往会采取比执政党更为犀利的攻击和更加坚决的态度来对付自己的政敌,从而拉拢更多持有选票的选民。

不过,从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以后,特别是基督教被狄奥多西一世宣布成为罗马帝国国家宗教以后,基督教对犹太教的攻击便成为一种变相的政治迫害。特别是号称金口主教的约翰·克里索斯托的反犹言论,不仅成为对犹太教的诽谤与诬陷的典型,更是成为此后残酷迫害犹太人的种族主义与纳粹主义的罪恶思想来源之一。这种一经占据国家意识形态地位便将异教打入地狱的封建专政思想,甚至连基督教思想家圣哲罗姆和圣奥古斯丁都不能避免,前者在其圣经学的阐释中,后者在与《忏悔录》齐名的著作《上帝之城》里,都把犹太人当作应该受到严厉处罚的对象,并在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政治迫害的宗教正当性。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犹太教成为被禁对象之后诞生的伊斯兰教,倒是对犹太教表现出了难得的温馨与亲和。这当然首先应归功于二者的血缘关系:与基督教相同,伊斯兰教与犹太教的上帝也是同一个上帝;但与基督教所不同的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一样,更加强调上帝唯一神的性质,决不容许除上帝以外的任何神化倾向,因此它也同时反对基督教的三圣合一思想,仅仅把耶稣当作众多先知中的一位看待。尽管历史上流传,寄居阿拉伯半岛的部分犹太商人曾经帮助过穆罕默德的敌人——古来什贵族,但宽厚大度的穆罕默德仍以宗教利益为重原谅了犹太人。可以肯定地说,伊斯兰教对犹太教的继承和吸收远远超过了它对基督教的兼容态度。正是因为教义理论的承续性和教义原则的同一性更强,初期的伊斯兰教天然地保持了与犹太教和犹太人的友好关系。如果说阿拉伯世界起初接纳流散的犹太人,更多是因为对罗马帝国持敌对立场的一种政治救援;那么,在伊斯兰教统领阿拉伯以后,他们对犹太人的包容和理解,就在这种政治庇护之下又多了一层宗教的关怀和亲善。这也是犹太人在中世纪的伊斯兰教社会里,甚至比其他少数民族享有更多自由和更优厚待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