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主义和门德尔松

启蒙主义和门德尔松

就在哈西德教派兴起之时,欧洲的启蒙主义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特别是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新思想,从各个方面论证了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的人的基本权利,一场将人从自然、社会、法律和宗教等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全面解放运动像烈火燎原,很快点燃了整个欧洲。

即使是身处高墙深院的犹太“隔都”,风云翻滚的欧洲启蒙风暴也在悄悄地荡涤着犹太人的心灵。特别是对犹太民族中的知识分子和广大读书人,哈西德主义的集体祈祷的心灵之舞,已不能抚慰他们躁动的灵魂;而犹太教会堂的拉比们对《塔木德》的沉闷讲解,更不能安定他们已经苏醒的勃勃人性。但在封闭的犹太世界之外,却总是传来比锡安山更加动听的声音。尤其是他们所景仰的许多思想大师,开始将智慧的眼睛透视高墙阻隔的犹太社区,挖掘出这片最不该被世人遗忘的角落。特别是一直对犹太民族亲切而温暖的伟大的孟德斯鸠,不仅提出了保障民主自由的三权分立思想,他所提出的民族平等与宗教宽容思想更让犹太人激动不已。而对犹太人更重要的是,孟德斯鸠已经论证了歧视和迫害犹太人的法学基础的荒谬,明确地喊出了全面解放犹太人的口号。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中,摩西·门德尔松——被誉为犹太人的路德——挺身而出,站到了18世纪犹太人启蒙运动的思想斗争最前沿。摩西·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文士家庭,从小受到严格而正统的犹太传统文化教育,以后又在柏林接受了全面的欧洲传统文化教育,精通多种语言,并在哲学、宗教、心理学和美学等诸多领域极具才华并富有成果。他曾因《哲学讲话》的论文获得柏林科学院举办的论文比赛一等奖,他的早期著作《费登与晨间》也让其名声大噪。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使他与著名的戏剧家莱辛成为莫逆之交,也得到了犹太人以外的德国和欧洲主流社会的肯定。德国皇帝甚至为他特别颁布专门法令,封他为“有特权的犹太人”。莱辛还以他为原型,写出了著名的戏剧《犹太人》和《智者纳坦》。

也许是德国启蒙主义宗教哲学并不排除在宗教中接受奇迹和神能够干预人类生活的理念,门德尔松认为这与犹太教的基本教义具有一致性。他虽然并不赞成上帝特选子民和应许之地的以色列特权思想,但他也明确指出,没有神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正是因为神的智慧、善良、公义、慈爱和全能,才使人类具备了拥有这些伟大品质的可能。他继承了摩西·迈蒙的思想路线,并由此推论,上帝的这些品性传赐给人类,就使人具有了与神接近并充分理解神的基础。因此,人类理性不仅不是宗教的敌人,反而是上帝所赋予人的让人与神相通的桥梁。而纯粹依赖天启神迹与上帝接近的思想绝不是上帝的意志,因为这将把大多数人排斥在上帝荣光普照大地的神圣计划之外,这种只给予少数人特权的做法完全违背了上帝的善良、公义和慈爱的本质。这无疑是一条危险的路径,必然导致让神来符合人类的偏见,并将这种偏见绝对化。

门德尔松在后期发表的《斐多——论灵魂不死》中,延续了他一贯的理性神学的路线,他号召,所有的宗教教条都应当被推上人类理性的法庭进行审判,教条作为永恒的真理才具有存在的意义,而真理则必须得到人类理性的验收和拥戴。但他并不完全否定宗教的天启性,他认为被理性证明了的天启是可以接受的。正是按照这一标准,犹太教其实不是天启的宗教,而是一套天启的律法系统。根据传统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证明,犹太教的一神概念基本上与自然宗教是一致的。但因为正确的律法功能帮助了犹太人学习对神的正确观念,不但避免了对各种人造偶像的崇拜,而且能使犹太教的神具有人类生活最高原则的普遍价值,通过人类理性的通道传递到全人类,造福于人类生活。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必须善待犹太教的宗教宽容政策的最坚实的神学基础。

其实,门德尔松在犹太教历史上的意义并非他的神学宗教理论,而主要是他著名的启蒙主义社会政治思想与实践。也许是依赖于作为特殊犹太人受到的保护,门德尔松直接参与了欧洲启蒙主义运动,并成为德国继莱布尼茨以后的代表人物。他对启蒙运动所做的概念定义是当时最大的学术成果之一,至今仍是被引用最多的权威观念。他对人性的社会规定性的二元属性理论,不仅促进了当时人性论的深入讨论,也直接成为资产阶级公民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犹太人而言,他就是犹太教的马丁·路德和托马斯·杰斐逊,他认为犹太人的任务不是回归锡安山,而是走出犹太社区。犹太人首先要作为普遍意义上的人存在,而不是作为犹太人而存在。

犹太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一样,生而平等,没有高低之分,绝非低人一等;犹太人也和其他民族的人一样,生来就是其出生国的公民,出生国就是其祖国,没有第二个祖国。因此,犹太人最大的责任就是把自己从犹太人中解放出来,走出“隔都”,积极地参与到欧洲主流社会之中,作为出生国的公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大力倡导犹太民族世俗化的同时,门德尔松并未因此而放弃犹太教。在他看来,公民性与文化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和责任,犹太人可以在履行自己公民责任的同时依然保持自己独特的犹太性。

犹太人应当重新给犹太教确定正确的位置。犹太教再也不能充当犹太人全部生活的决定者,而只是犹太人私人生活中个人信仰的一部分。这样,犹太人就能在保持自己信仰的同时融入到欧洲的主流社会之中。毫无疑问,门德尔松是从普遍性立场去处理犹太教信仰传统与其他文化系统的关系的,这种要求犹太人同时挑起两副重担的思想,以后成为犹太教改革派的思想出发点。

令人感叹的是,不但门德尔松自己成为犹太人解放的典型与先导,世界历史似乎也在回应和证明这位伟大先哲的呼声。就在门德尔松逝世后不久,大洋彼岸的美国发布了《独立宣言》;紧接着,法国爆发了改变人类历史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革命浪潮中,历经千年压迫和歧视的犹太民族和被压迫的市民阶级被彻底解放。一个犹太人的新时代从此到来了。当然,与所有的新时代一样,它也为犹太人和犹太教带来了新的迷惑与挑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赋予的不可避免的挑战中,犹太人和古老的犹太教勇敢地走进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