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遗民
徐云鹤,苏州松盦的主人,我的好友,昨儿给我寄了他的诗盒,我心里已经很温暖了,没想到还赠送了一片写兰和一首诗。最感慨那句:“最是心香难邂逅,犹能画笔尽风华——吴郡松盦徐云鹤于天放楼言之。”这是他题兰诗的第十二首。我挑了一些他的兰花诗,抄写一遍,日子就更是淡然了。
他,从不抄写唐诗宋词,但他就那样温雅地、缓缓地从唐诗宋词里走来,从明朝的兰溪走到东吴,停留在那个咸丰年间的苏式老宅——松盦。喜欢他的人写尽了文字,也无法全然表达自己的喜欢,只能慢慢欣赏。有的欣赏是浅浅的,我的欣赏是仰望的,有时,仰望也是一种享受。他的朋友圈,每天都发,有时发几次,就像一片原始森林,无穷无尽,诗、书、画、印、琴、文房四宝……他可以三天写几十首诗,也看不到故作的高傲和严肃,自带一份亲切。做人做到了极致,应该就是这样的吧。他的天放楼也是苏州文化的极致存在。他的题跋,他的写兰,他的颖拓,他的琴铭,他的书法,他的诗,他的兰花,他的书……在当今存世的中国文人中,能守一方净土,倾尽一生,极力保留传统的文化人,无出其右。而且,诗词文赋,书画琴兰……无一不精,诗文随手拈来,不忧不怨,不急不躁,尤其是恪守“小”,不做大型的展览体。一卷在手,尽是清风明月。可能我本人不喜欢那些高大上吧……若一幅巨大的画挂在眼前,只觉一身的浮躁之气,一股说不清的疲惫感。他的气质里有老一辈文人的纯真和纯净,没有肤浅的傲气,有的只是傲骨和中国人喜欢的谦和。“清高花上露,谁复是知音?”他画的兰花册,有全国数百友人为其题兰花诗;他的松盦,庭院深深,芝兰幽幽。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让人感动?不说他有启功的亲切,至少像极了启功的温和;不说他有叶名佩的自然而然,至少像极了她的聪慧和淡然。
他的那些你叫不上名字的和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的老师都成了他的一部分,苏州的许多角落留下了他的诗句和文字,他成了苏州不得不说的文人。他穷极一生,用智慧勤奋和执着,在和生活妥协的前提下,把传统文化完整地继承下来,让我们有幸看到古人的生活方式、情怀、信仰,包括诗盒这样唯美的存在。对于我而言,感动我的是他的诗心,他的文字,看他的朋友圈,也是一种治愈。古琴减字谱《泣颜回》是他今天的朋友圈,因为关于琴人琴谱,所以我都收藏了,于万丈红尘中饮一杯吴门清酒。真是:
猗兰无色,
幽幽飞墨。
彬彬云鹤,
松盦流泽。
2021年3月8日于有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