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火车站
昨天在楼下的淘淘乐书店买了几本书,其中林散之的这本我非常喜爱,只读了一页,就和姨的小儿回了趟老家县城。小事安顿后,他问:“姐,想不想去看看城隍庙?”我说城隍庙去了很多次了,倒想去看看火车站,那个曾经无数次送我离开故乡又接我回来的火车站……想象中应该是面目全非了吧。但是,看到它的一瞬间,结了茧的心突然变得非常柔软,心里是极其诧异的,惊喜的,感动的:时光仿佛凝固在了这个小站,小站竟还是三十年前的模样!查了查,是1940年12月所建。那棵树也还在,仿佛看到那棵树下的妈妈永远在等我,旁边是她那辆二八自行车。那时通信不方便,得提前十几天写信告诉她我乘坐哪一列火车几点到站,车常常会晚点,而妈妈常常是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冬天刺骨的冷和夏天原始的火辣辣的干燥的热,她都默默忍受着,只有这两个季节我才回来,她才能接到她的女儿。
那面墙,那屋顶,那怀旧的色彩,那一砖一瓦,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样子,记忆里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车站已经没有旅客和行人了,时光仿佛暂停于此,一种风翻贝叶之美。静静地看着,心里很感动,也很伤感。
本来准备今天好好读一读闲书,写一写东西,回忆一下青春年少的时光,恰恰家里先后来了两拨亲戚,热闹了一天。一家从老挝回来探亲,送给我一串挂件,很古典,和今儿我穿的旗袍极配,亮丽而温馨,宁静中泛着典雅、异域、愉悦的光泽。从来没有一件饰物让我有这样的感觉,我常常戴的都是小家碧玉式的饰品,不曾尝试过大一些、夸张一些、扎眼一点的,我说一定要发朋友圈高兴一下,纪念一下,等老的时候,翻看朋友圈,就应和了爱玲的那句话:“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客人都走了,就像林子里叽叽喳喳的小鸟突然停止了喧闹,才想起来问小儿感觉那个火车站怎么样,他说:“我觉得它放在繁华的城市里不是刚刚好吗?露出一点微弱的乡下情怀,很有怀旧的味道。”我惊讶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所说的每一个汉字,那种和年龄不相符的灵动深沉。怕自己忘了,就用中性笔写在纸上。因了这句话,得闲时,也一定清梦一托,补写一点东西,毕竟,这个存在了七十多年的火车站是我所能看到的十五岁之前的唯一的建筑物——和我有关的。
远去的时光,笔墨余味。“命运如一道风景,只需看它,没必要从逻辑上阐述。”对于我,味最浓时是故乡,永远是:古宅构建今安在,三原夕阳斜。
2017年7月30日于有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