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陕西人

两个陕西人

“百工从事,皆有法度。”学琴也一样。

前天非常惊喜地收到老师送给我的礼物,老师目的是鼓励一下我,礼物是有方继孝亲笔签名的书——《古琴的常识和演奏》,方继孝整理的,是毛边本。人生第一次拥有毛边本,我把它看成一种宿命,书也是关于琴的。纸,素素的,充满了自然的芬芳。签名的作用就是一瞬间让书有了温度。孤桐泠泠,岁月淡淡。心里很感动,想起管平湖送弟子的那“清英”琴……遂用笔在外包装信封上写了这句“深恩轻轻起,余响悠悠下。立夏翌日”。老师的老师是重庆的龚松风老先生,龚老先生的老师是槐庵老人张孟虚——陪都时期重庆天风琴社重要琴人。

琴史,起起落落,气若游丝,又柳暗花明。富平,是中国最后一位古代琴人广陵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的故乡;朝邑,古代朝邑,一个大德之域,是中国第一位现代琴人广陵派琴人张友鹤的故乡。所以,陕西是古代琴人和现代琴人的交界点,历史在此撕扯了四十四年。所谓今琴人,是因为他最早发起国乐改进社,可惜四十五岁因肺病离世,人百其身。1957年查阜西等一行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古琴采访,六亿国人仅仅八十几个人会抚琴。查阜西来到西安时,省群艺馆把收集到的张友鹤先生遗谱、手稿、笔记和琴全部交给查先生,但“文革”时查先生被抄家,便都遗失了。张友鹤先生的琴大约是1919年暑假,他从北大回老家,在赵渡镇一个姓谢的世家用八两银子买来的,宋琴,名“秋塘寒玉”。这个名字我极其喜欢。听说其音古雅,余韵绵绵。

琴音的特色是线性的,也是点性的,点线结合的音乐,呈现的是声音艺术在时间中的一种流动,冥冥之中,上古遗音得以流传……

2019年5月21日于有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