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诗
关于唐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喜好,世人多喜欢李白及其诗歌,因其浪漫、阳光、理想、积极,而我比较喜欢孟浩然、王维。
喜欢孟浩然是因为初中阅读一份报纸,那句“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直击心灵,但不知道作者,课本中也没有。后来知道了,便查了他的所有东西,的确是喜欢。我总是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觉,而且,没有错过。李白的诗,大部分都在我的情绪之外。一日,读到《独坐敬亭山》,心里一动:他怎么能写出风格一点也不像是他的句子?应该是晚年所作吧,但也只是记忆里独特的一点印象,未细究。一周前在四海书城买了一本《王维诗歌赏析》,以现在的年龄再细读,便更多地了解了李白、王维、孟浩然和传说中各种版本的玉真。无论真相如何,一定是直入心灵的。王维,从小没有父亲,他性情温润如玉,“妙年洁白”,他深爱他的青梅竹马的亡妻,在那个多妻制的朝代,终生未娶,亦无儿无女。玉真,从小没有母亲,一直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生存,与王维的相遇,更多的是童年的相连,却打不开王维的心,看尽人间冷暖,不再留恋尘世。李白阳光灿烂,为她写了如仙的诗歌,但他叩不开她的心,她最终出家在敬亭山,一生亦在敬亭山。李白终其一生去过许多次敬亭山(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他和王维一样大,同年生同年逝。人生的终了,李白的这首诗,更是繁华落尽的本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心最终也留在敬亭山,但,他还是入世的。王维的这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才是了无牵挂的出世之境。《独坐敬亭山》是李白晚年所写,有人间极致的思念和相对的孤独;《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时所作,有生命的彻悟和绝对的孤独,但又很自在。闻一多评价:唐诗到了孟浩然手里,产生了思想和文字的双重净化。我觉得,王维,一定是那个把纯净演绎到极致的人,他是南宗画派的开创者,可惜真迹无一存世,他是文人画的始祖,安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渭城朝雨浥轻尘”“大漠孤烟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字摩诘,维摩诘是一个在家菩萨,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王维的一生,便是如此。
无论是“独坐敬亭山”的李白,“散发乘夕凉”的孟浩然,还是“独坐幽篁里”的王维,都是对生最真的感悟,最自在的存在,最亘古的寄托和最像人的人。“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落英无语,逝水无弦。
2019年7月19日于有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