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琴

谈一谈琴

给自己订了古琴,在古琴网上买了墨绿色的真丝穗子,仅仅两本关于古琴的书《古琴丛谈》和《琴史》,觉得都是知己一般的文字。

那天在湖边走了很久,回来路过花店,是新开的一个,粉色满天星特别温暖,中和了许多凄凉。人为什么活着?这个哲学问题,很可笑也很无奈。回过神,突然觉得今年应该有一张琴伴着我,有些东西只适合年长时再学习,纵是只按出一点小调,也是一种安慰。想想,喜欢闲章,主要是喜欢这个汉字“闲”;喜欢古琴,主要也是喜欢另一个汉字“古”罢了。

只是想随意一点。抚琴,是由古人的境界流于今人的趣味,对今人和琴而言也算是一种幸运,弹琴有时也是谈琴,虚室有余暇,“是时心境闲,可以调素琴”。初学,先认识十三徽,其次,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减字谱像天书,是书,却也乐趣无穷。我想,只要有一张不抗指的琴,左手按弦就不需要太大的力量。琴者,情也,谈琴,也是觉得活着是有一丝味道的。所有的弦乐,唯有古琴不是表演性质的,它是弹给大自然,弹给知己的,如果没有知己,它更多的是弹给自己的。朱长文的《琴史·尽美》中言:“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美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备,则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格幽冥,充被万物。……”一吟一猱,一绰一注,一抹一挑,一勾一剔……初学者左按宜紧,右弹宜重,久之不觉,出于自然。我想,自然,就是由生到死,偶然而来,必然而去,简单纯净,无牵无挂。总有一日,在余下的时光里,在所有的之余,也可以左手对徽,右手击岳,给自己一个对白。“师古人不如师造化”,自己的年龄、身世、尘世的经历,玻璃般的心,应该是可以按出一点琴之“正音”的,本质上,就个人而言,更喜欢清透远逸的泛音。

——的确,弹琴,有时也是谈琴。

2018年3月19日于有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