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 胃 痛 WEITONG
捌 胃 痛 WEITONG
胃痛,俗称“心口痛”,中医又叫“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于胃神经官能症、胃炎、胃痉挛、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按摩是中医治疗胃痛的良好手段之一,它通过手法作用于肌表,在经络的传导下,达到调节内脏的目的,从而使胃痛消失,疾病痊愈。
1 病因病机
⑴寒邪犯胃:天冷或加衣覆被不及使腹部受寒;或过食冰糕、冻梨等生冷食物,而致寒邪凝滞于胃。胃中气血运行缓慢涩滞,不通则痛而发胃痛。
⑵肝气犯胃:先忧思恼怒而致肝气抑郁不舒。肝郁气滞,则影响于胃,肝胃不和,气机阻滞而发胃痛。
⑶饮食积滞: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体质虚弱,胃的功能低下,稍有饮食不慎即超过胃的负荷,使食物停滞于胃,胃的气机受阻,不通则痛而发胃痛。
⑷脾胃虚寒:饮食失调,嗜食生冷之品;或过用寒凉攻伐药物;或素体阳虚;或久病失养,使胃阳亏虚,虚寒内生,寒凝气机,胃气不畅而发胃痛。
2 诊 断
⑴寒邪犯胃证:心脘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则减,口不渴,喜欢喝热水,面白或青,肢体不温,怕冷,舌苔白润。
⑵肝气犯胃证:胃脘胀满,攻窜作痛,痛连两胁,每因烦恼忧郁而作痛或痛重,胸闷,嗳气(嗳气是指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音,其声长而缓),善太息(太息是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舌苔薄白,脉弦。甚者则胃痛急迫,心烦易怒,呕吐酸水,胃中热辣不宁,口干口苦,舌红苔黄。
⑶饮食积滞证: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不消化食物,吐后胀痛得减,厌食,大便臭秽不爽,有伤食病史,舌苔厚腻。
⑷脾胃虚寒证:胃脘隐隐冷痛, 时发时止, 喜暖喜按, 食后缓解, 时吐清水,饮食量大,口淡不渴,倦怠乏力,手足不温,大便稀,舌质淡。
3 按摩治疗
整体按摩方法



1.三指按揉法:用三指按揉法按揉中脘穴、气海穴、天枢穴,每穴2分钟。

2.掌摩法:用掌摩法在胃部治疗,使热量渗透于胃部,时间约5分钟。


3.拇指端点法:用拇指端点法点足三里穴、章门穴,每穴2分钟。


4.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每穴1分钟。

5.掐法:用拇指掐法在内关穴做较强的刺激,每穴1分钟。

6.掐法:用拇指掐法在合谷穴做较强的刺激1分钟。

7.掌搓法:用掌搓法搓两胁各1分钟。

寒邪犯胃证者加:
1.拇指端点法:用较重的拇指端点法在脾俞、胃俞穴处治疗,每穴1分钟。

2.掌摩法:用掌摩法横摩上腹部3分钟。


饮食积滞证者:
1.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大肠俞、八
穴各3分钟。
2.掌摩法:用掌摩法横摩上腹部3分钟。

肝气犯胃证者加:
1.指摩法:用指摩法在膻中穴治疗3分钟。

2.拇指端点法:用拇指端点法在两侧章门穴、期门穴处治疗各1分钟。

脾胃虚寒证者加:
1.掌按揉法:用掌按揉法按揉中脘、关元穴各2分钟。

2.掌擦法:用掌擦法横擦腰部肾俞、命门穴,以透热为度。



疼痛剧烈者加:
1.三指弹拨法:先在背部脾俞、胃俞穴附近压痛点用较重的三指弹拨法治疗2分钟。
2.叩点法:用单指叩点法或五指叩点法叩点梁丘、足三里穴各1分钟。
足部按摩方法


1.拇指按法:用拇指按法按胃区5分钟。

2.拇指推法:用拇指推法向心方向推脾区5分钟。



3.屈示指推法:用屈示指推法向心方向推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区各3分钟。
手部按摩方法




1.拇指推法:用拇指推法向心方向推胃脾大肠区、胰腺、十二指肠区各2分钟。

2.拇指端点法:用拇指端点法点肝、脾、胆区各2分钟。

3.拇指端点法:用拇指端点法点肝、胆区各2分钟。
4.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肾、膀胱区各2分钟。
5.拇指推法:用拇指推法向心方向推输尿管区2分钟,从桡侧向尺侧推肺区2分钟。
6.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胃区5分钟。
4 注意事项
◇ 饮食要清洁,不可过饥过饱,一般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少食肥甘厚腻之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烈性酒尤当禁忌。
◇ 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间内进流食或半流质饮食。
◇ 避免有害的情绪刺激,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
◇ 劳逸结合,既不可过劳,又不可过逸。
◇ 如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始可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