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慢性盆腔炎 MANXINGPENQIANGYAN

叁 慢性盆腔炎 MANXINGPENQIANGYAN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和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炎的慢性炎症。是妇科的常见病、难治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引起急性发作。炎症可局限在一个部位,也可波及几个部位。

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差,病情迁延所致。也有的病人未经过急性盆腔炎的过程而发病时直接表现为慢性盆腔炎症状者。多由以下几种情况所致:

⑴产后或流产后感染。

⑵妇科手术后感染。

⑶月经期不注意卫生或有性生活。

⑷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而来。中医则将其病理机制概括为肝郁湿热、血虚寒湿、气滞血淤、癥瘕包快形成四种情况。

2 诊 断

⑴肝郁湿热证:时有低热,小腹一侧或两侧胀痛,腰骶部酸痛,精神不振,倦怠乏力,白带量多、质稠,或带下色黄,阴部瘙痒,月经先期量多、色鲜红,食欲不振,口干,大便干结,尿黄,舌苔腻或舌苔黄。

⑵血虚寒湿证:小腹一侧或两侧隐痛,按之痛减,腰骶酸痛,月经期或疲劳后或性交后加重,经期推迟,月经量少,经色紫黯有块,白带量多、质稀、色白,小便清长,舌淡,舌苔白腻。

⑶气滞血淤证:下腹疼痛,腰骶酸痛,月经前后加重,痛经,月经前乳胀,心烦易怒,时有低热,便秘,白带多,小腹部可以触及到包块,舌质紫黯、有淤斑。

img884瘕包块:小腹部疼痛呈下坠感,腰骶部酸胀,月经期或疲劳后或性交后加重,带下量多,小腹部一侧或双侧可以触及到包块 , 婚后数年不孕, 舌有淤斑。

⑸妇科检查时可见:子宫常呈后位、不活动,在其一侧或两侧有明显片状增厚,或可触及粗条状的输卵管,或可触及到肿块。

3 按摩治疗

整体按摩方法

img885

1.掌摩法:用一手的掌摩法摩小腹部3分钟。

img886

2.掌揉法:用一手的掌揉法揉神阙穴3分钟。

img887

3.三指按揉法:用三指按揉法按揉章门穴1分钟。

img888

img889

img890

4.三指按揉法:用三指按揉法按揉期门、带脉、水道等穴,每穴1分钟。

img891

img892

5.三指按揉法:用三指按揉法按揉肝俞、脾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每穴1分钟。

img893

6.叩点法:用五指叩点法叩点箕门穴1分钟。

img894

5.掌擦法:用一手的掌擦法横擦命门、肾俞穴,以透热为度。

img895

6.掌搓法:用掌搓法搓八img896穴,以透热为度。

img897

肝郁湿热证者加:

1.拇指点法:用拇指点法点按三阴交、丘墟、太冲穴,每穴1分钟。

img898

1.拇指点法:用拇指点法点按三阴交、丘墟、太冲穴,每穴1分钟。

2.叩点法:用五指叩点法叩点血海穴1分钟。

img899

3.拍法:用虚掌拍法轻拍骶髂部半分钟。

img900

血虚寒湿证者加:

1.拇指端点法:用拇指端点法点按三阴交、合谷穴各1分钟。2.中指按法:用中指按法按百会穴1分钟。

img901

3.拇指弹拨法:用拇指弹拨法弹拨足三里穴1分钟,用力大小以被按摩处微有酸胀感为度。

4.叩点法:用五指叩点法叩点血海穴1分钟。

img902

img903

气滞血淤证加:

1.拇指端点法:用拇指端点法点按阴陵泉、三阴交、丘墟、太冲等穴各1分钟。

img904

2.三指按揉法:用三指按揉法按揉归来穴2分钟。

img905

3.捶法:用捶法叩击腰骶部半分钟。

img906

瘕包块证者加:

1.拇指弹拨法:用拇指弹拨法弹拨足三里穴1分钟,用力大小以被按摩处微有酸胀感为度。

足部按摩方法

img907

img908

img909

img910

1.屈示指推法:用屈示指推法向心方向推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区各3分钟。

img911

img912

2.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淋巴(上身)、腹股沟区各3-5分钟。

img913

3.拇指按法:用拇指按法按生殖腺区(卵巢区)3分钟。

img914

4.拇指推法:用拇指推法向心方向推阴道、尿道区3分钟。

手部按摩方法

img915

img916

img917

1.拇指点揉法:用拇指点揉法点揉肾上腺区2分钟。

img918

img919

img920

2.拇指点法:用拇指点法点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甲状旁腺、肝、脾、子宫、卵巢区各2分钟。

img921

3.拇指推法:用拇指推法向心方向推腹腔神经丛、腰椎、骶骨、尾骨区各1分钟。

img922

4.拇指按揉法:用拇指按揉法按揉肾、膀胱区各2分钟。

5.拇指推法:用拇指推法向心方向推输尿管区2分钟,从桡侧向尺侧推肺区2分钟。

4 注意事项

◇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 本病病情较顽固,难以迅速彻底根治,病人精神负担较重,所以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劳逸要适度,避免过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