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秘书很懂事
铁锤查理其实有两个儿子,他死后,长子卡洛曼成为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次子丕平成为其他地区的宫相。之前说过,墨洛温王朝进入后期,王子兄弟之间不打了,改成宫相之间争权夺利。丕平显然更胜一筹,到任不久,他就把大哥赶进了修道院,像他父亲当年一样,把持了整个王国的朝政。
这个丕平因为个子矮小,历史上被称为“矮子丕平”,法国的矮子名人非常多。
丕平同学个头虽小志气高,他觉得总宫相这个职位,干活不少,待遇却总上不去,肯定是上不去了,这已经是人臣的极限了,再想提升,就只能等顶头上司挪个位置出来了。根据历史传统,这个顶头上司一般不会随便把位子让给一个宫相。丕平想到,顶头上司也不是老大啊,在欧洲,唯一的老大是上帝,上帝他老人家一时见不到,他的代理人,罗马教皇总是在的,如果罗马教皇支持让墨洛温家族提前下课,丕平坐上王座,这个改朝换代就算是名正言顺了。
于是,丕平给罗马教皇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国王只是个摆设,宫相一天忙到死也还是个打工的,卖白菜的职位要操卖白粉的心,这个事公平不?罗马教皇回信非常体贴:“谁干活谁做主,国王当然应该是实权人物居之。”行了,拿到任命书了,751年,丕平非常客气地把墨洛温家族最后一个国王送进修道院,法兰克国家的大主教为他涂油加冕,他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的加洛琳王朝。
教皇怎么这么好说话呢?那以后谁想谋反忤逆只要给教皇写信就成了?当然不是,丕平同学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做了一件合适的事。请大家回忆东罗马历史,还记得吗,西罗马灭亡后,罗马教廷是依附拜占庭帝国存在的。这一段时间,因为拜占庭国内吵着要捣毁圣像,直接导致了东西两个教会的观念冲突,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已经处在决裂的边缘。罗马教皇孤零零地留在意大利,周遭还有些对意大利半岛虎视眈眈的蛮夷,比如日耳曼的伦巴底人,他们已经在意大利站稳脚跟,预备继续南下建一个伦巴底人的罗马帝国。拜占庭照顾罗马教皇的时代,这些人要是进攻意大利,肯定有东罗马的军队迎击他们。现在罗马教廷既然不跟拜占庭玩了,再有人欺负他,他自然不愿意找拜占庭帮忙,所以对教皇来说,在欧洲再扶持一个自己的保护国是非常必要的。不用挑选,当时西欧最强的就是法兰克王国了,而丕平家族既然掌握着国家实权,教皇早晚用得上,何不顺水推舟满足他的要求?
丕平上位,这个人情加洛琳王朝肯定是欠了罗马教廷的,还能不还吗?
不久,教皇就去讨要他的人情了。那是公元752年,教皇老爷子斯蒂芬二世顶风冒雪翻越阿尔卑斯山造访法兰克。老爷子说了,他一定要亲自来给丕平加冕!
罗马教皇的加冕啊,这种荣耀太大了。所以丕平在当了两年国王后,又繁文缛节地搞了一次加冕仪式,又涂了一次油膏。教皇还宣布,以后禁止从别的家族产生国王,如果有其他人想篡加洛琳家族的王位,教廷将其开除出教会!也就是说,教廷公开给了一个双重标准,丕平家篡位是可以的,其他人如果再敢干这事,上帝绝不罩他!
看着丕平兴奋得小脸通红,教皇慢条斯理地表明了来意——请丕平对伦巴底人用兵。这时候教皇不论要求什么,丕平都会奋不顾身地赴汤蹈火。他赶紧整饬人马,护送教皇回罗马,经过阿尔卑斯山,顺便收拾了伦巴底的军队。两年后,丕平再发大军至意大利,横扫了伦巴底人占领的地区,迫使伦巴底人把占领的意大利中部的领土归还。丕平讲究啊,他一收到这些土地,转手就赠送给了教皇,这样一来,原来的光杆教皇有了自己的领土,这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教皇国,教皇除了继续给上帝打工,还兼任了世俗的教皇国国家元首。这个事件,历史上称之为“丕平献土”。
自己辛苦抢来的地盘转手送人,在当时的蛮族国家还是比较罕见的。丕平为啥能这样办事得体善解人意呢?大家别忘了,他是宫相出身的,宫相嘛,最早的工作实质就是相当于国王的秘书或者助理。秘书这个职位最是培养人磨炼人。
宫相废主登基,标准的奴才造了主人的反,可是,这个出身一点不影响丕平家族在西方历史上的尊崇地位,第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跟教廷这种互相有用的亲密关系。大家都知道,欧洲历史人物的形象,跟教会的好恶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如果一个王朝没有引人注目的男主角,教廷再喜欢也没用。好在矮子丕平也算是了不起,他除了为法兰克王国建立新的王朝,还给自家的王朝生了个欧洲历史上最声名显赫的当家人,后来被称为“欧洲之父”,也就是我们即将说到的查理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