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的年少轻狂
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勃兰登堡一个大容克贵族世家,全名叫奥托·冯·俾斯麦。老杨小时候,以为德国人姓“冯”的特别多,后来才知道,是个贵族的标志,如同荷兰姓“范”的,西班牙姓“唐”的。愚人节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法国,俾斯麦同学应该是知道自己是愚人节的小孩,所以一生都很严肃认真,生怕自己变成一个笑话。
贵族子弟肯定是进入首都柏林读小学,俾斯麦从上学起老师们就评价这娃脾气暴躁,喜欢打架。以俾斯麦的出身,大学肯定是进入名校,所以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学习法律。
哥廷根大学位于哈茨山南麓的一座小城。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批准汉诺威选帝侯在该地建立一所新大学。汉诺威的选帝侯肯定是没空的,因为他还兼任着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所以这工作就交给了手下的重臣。1734年,大学成立,重金从全欧洲招募最优秀的学者。
要说出自哥廷根大学的一流人物就数不胜数了,我们最熟悉的是咱家的朱德爷爷,他老人家是当年哥廷根大学的中国学生会主席。大数学家高斯曾在这里求学和任教,当时哥廷根大学被称为“数学界的麦加”。1837年,有七个教授联名抗议当时的汉诺威国王废除宪法,结果这七个教授被解除聘用,还被赶出公国。这七位好汉,就是德意志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哥廷根七君子”,这七位爷中间有两位是兄弟俩,后来写童话写出名了,都叫他们格林兄弟。
这样详细介绍哥廷根大学的背景,是告诉大家,俾斯麦同学是诚实守信的,的确是出自名校,没有拿野鸡大学的毕业证欺骗世人。
俾斯麦的大学生涯是个“富二代”的格局,奇装异服,造型古怪,在校园招摇,花天酒地,放浪形骸,估计是要么从不给家里打电话,只要打电话肯定是要钱用。除了花钱,就是打架,俾斯麦的大学时光,最出名的事件就是决斗,跟人一言不合就亮剑,大小战役27场。老杨怀疑哥廷根大学的校规是双重标准,据说海涅当年也在哥廷根大学,因为决斗被开除了,俾斯麦打了这么多次架,为啥不开除他呢?难怪人家海涅沦为革命党,就是被迫害的。
在哥大读了两年,俾斯麦又跑去柏林大学了,据说是因为好朋友转学过去了,他为朋友义气,也跟过去了。柏林大学创立于1810年,“二战”前,这里几乎是世界学术的中心。柏林大学从创立伊始就是一所现代综合大学,后来他的办学模式成为典范向全世界推广,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
毕业后俾斯麦必须服兵役。据说为了逃避兵役,家里给他走了不少后门,不过此时的俾斯麦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干啥啥不行。家里搭了不少钱,让他当了律师,他不好好干,空闲泡妞,挥金如土,最后实在看不到前程,23岁那年,还是只能去当兵了。
退伍后的俾斯麦回到了家里的农庄,这个放荡不羁的浪子居然在田居生活中找到了乐趣,仔细研究农业科技,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即使他还是保持着泡妞赌博这两个生活习惯。喜欢跟女人献殷勤,到该结婚的时候,俾斯麦还是通过朋友介绍,娶了一位很平凡的姑娘。到现在为止,俾斯麦还是普鲁士容克家庭的普通公子哥,虽然有的时候做事出格,还没看出会有什么特别大的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