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二世的艺术人生

腓特烈二世的艺术人生

之前说过,腓特烈二世是很多大明星的偶像,著名的有拿破仑、希特勒、华盛顿等,这个粉丝团里还包括老杨。那几个好战分子崇拜腓特烈二世是因为他的军功,老杨崇拜他是因为别的事。

腓特烈二世一直以开明君主自居。一个农奴制国家的君主开明的程度肯定是有限的。不过,腓特烈二世最可贵的地方是,他的改革包括让普鲁士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曾经有人画了丑化腓特烈二世的漫画,公开挂在柏林书店展览,据说腓特烈二世亲自去参观过,建议应该挂在更醒目的地方。

腓特烈二世喜欢文学、音乐、绘画,会说好几种外语,尤其是一口顺溜的法语,还经常用法文写诗(古代欧洲人只要识字就敢写诗),最擅长吹长笛,还组织长笛独奏音乐会,给他伴奏的,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西方音乐之父”巴赫的二儿子。巴赫这位二公子一辈子的工作就是腓特烈二世的宫廷乐师,我看他的画像,垂头丧气的样子,难道是被国王的笛声蹂躏的?

腓特烈二世治国有术,打架有为,颇有才艺,有点小自恋。他长期自诩是个哲学家皇帝,潜台词是自己跟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一样,是“比帝国还完美的君王”。哲学家只能跟哲学家沟通,哲学家说话,一般人听不懂,于是腓特烈二世请哲学家陪自己玩,首选的自然是伏尔泰。当时的欧洲很多君主,似乎以跟伏尔泰结交为某种风尚。

在无忧宫里,最好的房间是给伏尔泰预备的,因为伏尔泰迷恋中国,所以腓特烈二世非常细心地按中国风装饰这个房间,到处是中国瓷器和梅兰竹菊的浮雕。

伏尔泰盛情难却,入住了无忧宫,每天陪国王谈天说地开玩笑。说到开玩笑,腓特烈二世自以为是个很幽默的人,不过公认的是,他的幽默一般人难以接受,他以调侃刻薄别人为乐(这一点跟老杨很像)。这种说话方式,如果办个脱口秀节目针砭时弊批评现实还是可以的,但用这种方式对待朋友,那估计朋友都鸟兽散了。只不过腓特烈二世是国王,他说话难听,谁也不敢拂袖而去,更何况无忧宫好吃好住还有薪水拿,很多门客也就忍了。

腓特烈二世接近伏尔泰,不过是为了更加表现自己可以认同他的观点,是个开明君主,大家想一下,如果伏尔泰说的腓特烈二世都能接受,普鲁士的改革那可真是翻天覆地、脱胎换骨了。腓特烈二世感觉到,伏尔泰有的时候脑子太简单了,想的东西太天真了,所以有意无意地,腓特烈二世就经常刻薄伏尔泰,以腓特烈二世脱口秀的水准,估计能让伏尔泰很难堪。

伏尔泰出名的也是会讽刺人,有的时候急眼了,他也反击。腓特烈二世经常写写法文诗,交给大文豪伏尔泰请他斧正,伏尔泰抓住这个机会出气,到处跟人介绍国王的大作,当然,还加上自己尖酸甚至有点恶毒的评价。渐渐地,腓特烈二世那些歪诗就像黄段子一样,一念出来就有人笑。

发展到最后,两人越来越话不投机,甚至经常发生口角,伏尔泰不愿意寄人篱下受此鸟气,3年后,离开了普鲁士和腓特烈二世。都说腓特烈二世和伏尔泰虽然不见面了,还是一直保持友谊到死,通信是一直有的,不过伏尔泰老爷子此后就经常说普鲁士国王是个专制的独裁鬼,还将无忧宫描述成一个同性恋的淫乱场所。

腓特烈二世死于1786年,他奉他父亲的命令娶了皇帝的一位远亲的公主,还发誓不会背叛老婆。无忧宫建好后,腓特烈二世让王后留在柏林孤独终老,自己带着一帮老爷们在无忧宫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唯一遗憾的是,老爷们生不出孩子来。根据《鹿鼎记》韦小宝的说法,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都应该有一堆孩子,从这一点上看,腓特烈二世显然不合格,最合格的是奥地利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