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

1918年

所有人都打累了,即使是经常打群架的欧洲人。进入这个年份,谁都看得出,不论德意志还在做怎样看似生猛的进攻,他真的是强弩之末了。

在德意志国内,整个国家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应付战争,而德意志军队的最高统帅部就成了德国的实际领导者和独裁者。取代皇帝安排帝国大事小情的人物,就是鲁登道夫。

军国分子当道,别指望他善待百姓。对德意志人来说,记忆中他家参加过的战争,都是速战速决的,从来没有这么多年陷在一个战争泥潭,又不能胜,又不能撤。越打不赢越气急败坏,越是把所有的家产赌上战场,战前,因为德意志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生活优裕,福利不错,过了几年好日子,战中这几年,德国人的生活水平跌进了地狱。除了战场上那些伤亡的子弟,家里因为粮食匮乏饿死的人也不在少数。国内厌战反战的情绪越来越激烈。

自从政府由军队首脑说了算,威廉二世就越来越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国内大乱,鲁登道夫对德皇说,不行啊,要改革啊。威廉二世就说,好吧,那改吧。鲁登道夫就选了巴登亲王做首相,让他团结各主要政党,组建一个能平息民怨的新政府。

巴登亲王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早先德意志宣布无限制潜艇战,巴登亲王极力反对,在美国人心目中,巴登亲王是个好人,可以商量。鲁登道夫这个时候把这尊大神请出来,显然是为了跟参战的美国人说好话。

自从美国参战,在协约国那边俨然就是带头大哥了,知道德意志坚持不住了,他家的威尔逊总统抛出“十四点和平纲领”,给日耳曼人一个下场的台阶。

新政府真代表民意,说不打就不打了,给美国人一个面子吧。不过,我们可不敢想象德意志的军国主义分子会给美国人面子。

1918年10月下旬,那边新政府已经跟美国人套近乎了,这边德意志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内的德国远洋舰队全数出海,跟英国舰队决一死战,如果不胜,则8万水兵和所有舰只“光荣地沉没”。

海军司令部是丧心病狂了,8万水兵还清醒啊,疯子自杀还拉这么多陪葬的?水兵们拒绝起锚,军舰都熄了火。司令部当时就逮捕了100多人。几天后,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随后示威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本来德意志的工人同志们这一年也是起义不断的,一听说大兵们得手了,马上响应,很快,基尔及附近郊区均被起义者占领。

基尔胜利的消息成为德意志起义的发令枪,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工人起义爆发了。

首相巴登亲王看着工人士兵来势汹汹,知道这次不表示态度是不能平息了,于是找到表哥,也就是威廉二世,让他主动退位,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威廉二世坚决不干,预备跟皇位共存亡。

皇帝的死硬态度导致11月9日柏林的士兵和工人发动更大规模起义,几乎没有遭遇反抗,起义军一天不到就控制了整个柏林。巴登亲王由不得威廉二世恋恋不舍了,帮着皇帝写了个退位诏书,把他从王座上一把扯下来,威廉二世连夜逃亡荷兰,后来的岁月里,流亡德皇满腹惆怅无处发泄,疯狂地砍树,据说23年砍了6000多棵树,不知道是烧掉了还是打家具了。荷兰那阵子应该贴个标语:“以保护树木为荣,以乱砍乱伐为耻!”

11月11日,德意志投降,签订停战协议。而他的那几个盟友早就投降歇菜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