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马进巴黎
拿破仑在冰天雪地里大败而归,是个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第六次反法同盟顺势而起,成员包括英国、俄国、普鲁士、匈牙利、瑞典等。
知道了拿破仑是可以失败的,真不是战神投胎的,这次反法同盟的气焰非常高涨。几场战役打下来,虽然拿破仑还是取得胜利,但是发现局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了。这时候,奥地利的梅特涅跑出来了,梅特涅笑眯眯地告诉拿破仑,只要他放弃占领的德意志领土,反法同盟马上可以解散,但如果不同意,奥地利就不给驸马爷面子,马上加入反法同盟一起找他麻烦。作为一个外交官,控制说话的态度第一等功夫,梅特涅威胁拿破仑的时候跟当年拍他马屁替他做媒时的态度一样热诚。
拿破仑是不受威胁的,所以奥地利加入第六次反法同盟。
第六次反法同盟最著名的战役就是莱比锡会战,号称是整个对拿破仑的战争的决定性战役。原来对于拿破仑的进攻,不论是普鲁士还是奥地利都没有民族存亡的意识,历史发展到现在,德意志人的民族国家意识一直很薄弱。俄国人民使用焦土政策打赢了一场卫国战争,让普奥深受教育。两国上下都感觉到,这场架不是原来那种欧洲经常发生的邻里纠纷了,而是关乎自己的民族、家园、文化的存亡之争,所以这次战事,吸引了很多民族参加。因为参加的族群种类较多,莱比锡会战又叫做民族会战。
1813年10月,德意志莱比锡附近,拿破仑的20万大军应对来自三个方向的30万联军。大战历时四天,拿破仑军队死亡8万多人,盟军损失5万多人,成为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也最激烈的战役,盟军取得了最后胜利。莱比锡战役的失利导致拿破仑控制的莱茵联邦解体,而皇帝在德意志的统治也宣布瓦解。可以说,莱比锡战役是德意志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民族会战这个名字也有这个意思。
现在的德国莱比锡城内,还竖立着一座雄伟的民族大会战纪念碑,91米高,号称是欧洲最高的纪念碑。
第二年挟莱比锡大胜之威,反法同盟的联军主力开进了法国,阳春三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带领联军纵马进入了巴黎。4月,拿破仑宣布退位并无条件投降,随后被流放到地中海的一个小岛上,顶着皇帝的头衔享受岛主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