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计划

1914年的夏天真是忙碌啊,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全国动员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看到没有,骁悍的德意志军队在三天内同时向自家的东西两线宣战,难道他家忘了,历史上,他们最怕的就是被仇家东西夹击吗?

请个高人出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啊,有请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后来的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伯爵专门为今天这个展示做了个PPT的文件。

走上讲台,清清喉咙,施里芬说道:“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战友们,大家好。受德意志皇帝陛下和德意志参谋部的委托,综合分析现在欧洲及世界局势,考虑到本国的具体情况,结合鄙人多年的研究思考计算的结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与德意志参谋总部的同志们,奋战数年,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共同制定了未来德意志军队的作战计划,现在向皇帝陛下及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斧正……”(德国人要是开会也用这么长的开场白,估计世界上就不存在闪电战这东西了。)

话说普鲁士击败法国统一德意志,法国想报仇,德国怕报复,都将对方看成了死敌。法国人更是沿着法德边境筑起工事无数。估计威廉二世既然预备一次将邻居全得罪,他一定会下令,逼着德意志这些军事天才想出一个同时跟左邻右舍较劲的办法。

施里芬接了毛奇的班成为德意志军队的大脑,所以这个计划他责无旁贷。施里芬是上古名将汉尼拔的头号粉丝,对坎尼会战无限敬仰,一直视为重要教程。

1905年,施里芬计划基本成型。说是两线作战,并不是同时在两边开打,这个计划的关键词就是时间差。按施里芬的分析,沙俄装备落后、老旧,行军路线很长,而且他家的铁路建设落后,将军队送到东线德军面前时,最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而那些大型辎重,更不知道要走多久。1904~1905年,俄国和日本为争夺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干了一仗,俄国人居然输了,在施里芬看来,这个北极熊真的很熊。所以先派少部分兵力牵制东线。而西线的法国,如果闪电战作战顺利,4~6周就能解决。法德边境防备森严,攻不破,闪电战的要点就是不能被拖住,德意志军队绕道比利时,而比利时和法国的边境几乎不设防,从比利时进入法国,入侵巴黎,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西线,而后大军东进,应战沙俄。

施里芬在1913年去世,接替施里芬成为新参谋总长的,是他的前任,毛奇的侄子小毛奇。小毛奇跟威廉二世私交甚笃,又加上家族背景,在德意志军界上升极快。

小毛奇绝对不是个纸上谈兵的人,拿到施里芬计划,他也不会生搬硬套,他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天才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