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
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德意志变成了三个部分: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拿破仑控制的莱茵联邦,北部以普鲁士为首的诸侯联邦。
第一次反法同盟,普鲁士背信弃义保持中立,坐视神圣罗马帝国消失,德意志彻底分裂。看着拿破仑在欧洲大地摧枯拉朽,普鲁士人暗自庆幸,幸亏没参加反法同盟那种傻团体。只是,拿破仑当时让普鲁士中立就是为了专心对付奥地利,如今奥地利已定,普鲁士还能安全吗?
签订中立保证书的,是腓特烈·威廉二世(有威廉的),腓特烈大帝的侄子。在普鲁士所有君主中,对他的定语就是意志薄弱,缺乏主见,很丢霍亨索伦家族的脸。任内唯一的成就就是参与瓜分波兰,让普鲁士的土地增加了近三倍。不过国内财政混乱,负债累累。最致命的是,普鲁士赖以安身立命的剽悍军队严重老化,腓特烈大帝当年创立的新型战法,已经严重落伍过时,以腓特烈·威廉二世的能力,他也开发不出新的战法。
跟法国私下苟合,让普鲁士的形象严重受损,欧洲各国携手共同抵御法军,同仇敌忾,普鲁士人为了一己私利,偏安一隅,独善其身,让欧洲人很看不起他们家。
普鲁士不计较周围邻居的脸色,北方15个诸侯都愿意与他联盟,看到奥地利不行了,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三世就感觉到,拿破仑要对自己下手了。不行了,找人帮忙吧。这个时段的欧洲,只要是号召跟法国打架,不愁找不到盟友。
1806年,普鲁士、英国、俄国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没想到,他的偶像腓特烈大帝一手打造的军团如此不堪一击,10月的战事中,一天之内,拿破仑取得了两大战役的胜利,普鲁士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法国军队长驱直入,进入了柏林。普鲁士国王混得也挺失败的,拿破仑进入柏林,跟进入维也纳一样,街上又站满了追星的老百姓,神圣罗马帝国的百姓对分裂习惯了,没有基本的民族感和荣辱观,没感觉这是被灭国了,他们对偶像将自家军队杀得片甲不留这个事大为赞赏,并为之欢呼。
一进入柏林,拿破仑就瞻仰了腓特烈大帝的陵墓,在墓前,这位百战不殆的神人用马鞭指着陵墓对手下说:要是他还活着,我们不可能站在这里。后来拿破仑得到了腓特烈大帝曾经的佩剑,拿破仑说,这柄佩剑他会珍藏,即使用一座城池跟他换,他都不换。这话有道理,腓特烈大帝的佩剑可能只有一把,被拿破仑征服的城池不知道有多少。
拿破仑几乎可以全取普鲁士,但是他没有,他将易北河以西的小邦国捏合成一个新的国家——威斯特伐利亚王国,交给自己的弟弟管理。普鲁士在瓜分波兰时分的不义之财也被分出来,成立华沙大公国,由萨克森公爵管理,萨克森很早就对拿破仑表示臣服,拿破仑很喜欢他家。霍亨索伦家族最后保留的,只有自家原来的属地勃兰登堡以及东普鲁士加西里西亚。普鲁士的人口缩减了一半,留在普鲁士的法国军队是普鲁士军队的4倍。
最后还给霍亨索伦家族留下立足之地,并不是拿破仑手下留情,因为他和沙俄都有共同的想法,法军和俄军之间,最好还是留一个缓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