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诸王

战前诸王

本来德意志就一盘散沙,几百个大小诸侯各自为政,文化和生活习惯上都有差异,也就是宗教信仰还能勉强算一家。宗教改革后,基督徒又分成了两派,传统天主教和新教,可怜的德意志更碎了。

查理五世想扶持儿子即位为帝,德意志的诸侯们不干,他们愿意支持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好在查理五世地盘大,亲戚们都能有份。于是查理五世的儿子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他后来追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被人家摆了一道;而斐迪南一世就坐领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并接管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的领地。如此一来,哈布斯堡家族就被分成了西班牙和德意志两支。

斐迪南一世因为娶了波希米亚、匈牙利两国国王路易二世的妹妹,所以路易二世对抗奥斯曼土耳其战死后,斐迪南一世成为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国王,不过匈牙利大部分还被土耳其霸着呢,匈牙利国王没什么派头,而波希米亚就是由此时正式并入了哈布斯堡家族。

自从宗教分派了,此后的德意志皇帝也要站队了。斐迪南一世刚开始忠于天主教,后来发现新教的发展是不可遏制的,他也就非常聪明地选择了妥协,后来查理五世愿意跟新教诸侯签订和解协议,跟斐迪南一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斐迪南一世成为皇帝后,在对待两教冲突上非常谨慎,一直致力于平衡两派的情绪,由此时起,判断一个德意志皇帝是不是合格有没有政治智慧的标准就是:在他任内,两派会不会干仗。斐迪南一世公认很公平,所以他合格了。

斐迪南一世可能感觉让皇帝位在哈布斯堡家族中传递有点难度,所以他牢牢地控制了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基本做到了世袭。而实际上,德意志的选帝侯感觉到,选皇帝太费事了,哈布斯堡家族能者多劳,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让他家继续干吧。

于是,斐迪南一世之后,儿子孙子相继成为皇帝。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和孙子鲁道夫二世都是知识分子类型的皇帝,都喜欢赞助艺术家和科学家。

在宗教立场上,马克二世从小就跟新教有共鸣,不过,为了顺利继皇帝位,教廷和教皇是不能得罪的,马克二世一直冒充传统天主教徒,给自己骗了许多天主教支持者,临死时,宣告了自己新教徒的身份,受骗上当的信徒也不好找他算账了。

鲁道夫二世则虽然不认可新教,不过对新教也算是宽容。鲁道夫二世算是哈布斯堡家族比较没用的皇帝,他异想天开地想通过一场圣战将土耳其彻底赶出匈牙利,稀里糊涂跟土耳其打了好几年,土耳其人没赶走,把匈牙利人打恼了,暴动反对这个没用的国王。鲁道夫二世的弟弟出面跟匈牙利和土耳其求和,解决了这一场莫名的麻烦,鲁道夫二世的弟弟随即自己取了匈牙利的王位。

皇帝没用,手下人就敢叫板,波希米亚看鲁道夫二世混得很狼狈,就趁机要求更多的宗教自由,鲁道夫二世竟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一看皇帝这么好说话,波希米亚人觉得要求得太少,开出了更高的条件。鲁道夫二世决定不再滋长这些人的嚣张气焰,不答应。波希米亚人现在可由不得皇帝了,鲁道夫的弟弟解决匈牙利问题挺能耐的,叫他出来一并解决波希米亚的问题吧。

鲁道夫二世的弟弟叫马蒂亚斯,一看就比大哥有种,他来到波希米亚就把鲁道夫监禁起来,又把波希米亚的王冠也拿来戴上了。

德意志诸侯一看,这娃办事果断有前途啊,行了,鲁道夫二世,把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两顶帽子一并转让给你弟弟吧。

马蒂亚斯跟前两任皇帝不一样,对待新教,他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利落,他一登基,就恢复了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内天主教的最高地位。

不过,不管以上的四位君主什么样的宗教立场,至少在他们任内,国内所有势力虽然虎视眈眈偶尔还骂街,却没有真动手干仗。此时的德意志众诸侯已经按新教和天主教各自站队组成联盟,空气闷热,非常干燥,稍有不安定因素就会引发大型群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