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的统一战争
刚上任的首相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就是因为这篇经典名言,后来的俾斯麦一直被叫做“铁血首相”。
其实关于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的想法一直是很明白的,按照俾斯麦的说法,德意志必须由普鲁士来统一,而且要用武力,不过奥地利太大了,普鲁士吃不下去,所以德意志应该将奥地利踢出去实现统一。
说到做到,俾斯麦果然是最佳首相,看着德意志议会唧唧歪歪总是想限制国王,俾斯麦预备无视议会,直接对周围动武。他知道,只要他统一了德意志,资产阶级获得实质的好处,他们自然就闭嘴安静,不再启衅了,就这样,俾斯麦开启了他铁血的统一战争。
德意志的统一战争大战有三场,第一场,普鲁士对丹麦。
为啥要对丹麦动手呢?历史遗留问题。德国的头顶有个叫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地方,北部与丹麦接壤。这个地区的归属,一直是丹麦和德意志的主要矛盾。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劳恩堡是三个易北河地区的公国,石勒苏益格地区跟丹麦比较紧密,是德意志人和丹麦人混居的,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则纯粹是德意志人了。
根据1851年的《伦敦议定书》,这三个公国在行政上接受丹麦国王的领导,但是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两个公国又属于德意志邦联的成员,这么变态的规定,纯粹就是找事。1863年,新上任的丹麦国王索性一咬牙一跺脚宣布,这三个公国都属于丹麦!
丹麦一举得罪了所有德意志人,俾斯麦正好要找地方打架呢,丹麦就撞在枪口上了。如今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并高涨,邻居公然抢自家的自留地,全德意志人要团结一致将他打出去。俾斯麦在家眼珠子一转,想了个好办法,他拉上奥地利组成联军一起对付丹麦。
历史上这场所谓的普丹战争根本不能算是战争,打了一年不到,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重要战役,丹麦就老老实实答应,三个公国交出来,以后再不敢随便占邻居便宜了。
拿回这三个公国,一切才刚刚开始。对俾斯麦的统一战争来说,要干掉的头号敌人是奥地利,普丹战争不过是俾斯麦给奥地利精心编织的一个套。
普奥联军坐地分赃,普鲁士拿了石勒苏益格,将荷尔斯泰因划给了奥地利,奥地利还挺高兴,殊不知,这一小块地方正好被普鲁士的国土包在中间,已经成为了是非之地。
正如俾斯麦预料的,因为荷尔斯泰因的问题,普奥两边摩擦不断。这段时间,普奥会不会开打,怎么打,谁会胜都成为全欧的焦点话题。
从普鲁士崛起,神圣罗马帝国解散以来,欧洲的大哥们都在预防让德意志顺利合体,看普鲁士摩拳擦掌的状态,都感觉德意志的态势恐怕不受控制了。而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一战,就能决定德意志的前途。很明显,普鲁士胜,奥地利被排斥在外,德意志统一,以普鲁士现有的工业实力,德意志必将在欧洲中部称霸;奥地利胜,以哈布斯堡境内民族混杂的状况,他要统一和稳定这么大的德意志是很艰难的,纵然强行统一了,内部也乱哄哄的,估计跟分裂状态也差不多。
当时的欧洲几个大哥,沙俄、法国、英国都不愿意看到德意志统一,但俾斯麦绝对不是一个只知道决斗的愣头青,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大战之前,他一定在外交上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第一个是沙俄,大家还记得,普鲁士刚想跟奥地利动手的时候,奥地利就是请出了老毛子大哥将普鲁士一顿臭骂。很明显,奥地利是老毛子罩的,不过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
沙俄刚刚打输了克里木战争,输得很丢人,克里木战争中,普鲁士一直保持中立,私底下巴结俄国,可奥地利居然跟英法一起跟俄国作对。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战争一结束,沙俄就表示,以后不跟奥地利玩了,不罩他了,以后普鲁士想揍他,只管揍。
至于英国呢,他家真顾不上。这段时间对他家最重要的事是老山姆那边,南北战争开打了。虽然美国独立了,英国人还是觉得,老山姆家的事还是自家的事,自家打得热闹呢,还有空管别人家打架?
剩下最大的麻烦就是法国了。法国是站在奥地利一边的,此时的法国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是拿破仑三世(这段时间的法兰西在共和国与帝国之间迷茫呢,一会儿皇帝、一会儿总统,搞不清楚)。俾斯麦想了个小花招,他暗示拿破仑三世,普鲁士可以承认法国对卢森堡、比利时和莱茵河西岸一带的占有,而且普鲁士要跟奥地利干仗,是预备打一场长期战争的。拿破仑三世在家一算,他在家坐山观虎斗,自己有不少好处,这两家打架,肯定两败俱伤,而且根据拿破仑三世的分析,普鲁士根本不是奥地利的对手,最大的可能是在战争中消耗干净了,于是,法国也就放手让他们打了。
普鲁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帮手,那就是意大利。意大利一直被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也是分裂的,他们也有统一的要求,他们愿意帮助普鲁士打赢这一仗,削弱哈布斯堡家族。
外交准备完毕,其实国内的压力更大。对奥地利作战,在普鲁士人看来凶多吉少,很多普鲁士人都认为他们会被俾斯麦葬送。为了不让这个狂人将普鲁士拖向毁灭,反对派甚至组织了对俾斯麦的谋杀。像俾斯麦这样的人,认准了的事,做了鬼也不会放弃的。
战争怎么开始呢?鉴于奥地利家对荷尔斯泰因管理不善,普鲁士宣布,将它收回来自己管。奥地利当然不干,还说要交给德意志联盟的议会来讨论,根据两家之前分赃的协议,这两个公国的归属,是两家自己的事,不能麻烦德意志联盟,既然奥地利要把它交出来公决,显然是违反协议的,这就是战争借口。
1866年6月,普鲁士对奥地利宣战,两边各自调动了超过20万的大军,意大利紧随着加入战团。
应该说整个普奥战争,最耀眼的明星是普鲁士的陆军参谋总长毛奇。他一开始就制定了快速向奥地利大军的集结地开进,而后直接决战,速战速决这种打法。这个打法很冒险,20多万人向奥地利方向集结,万一几路大军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容易被各个击破。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普王还是俾斯麦都睡不着觉。据说当知道高效的普鲁士军队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完成集结时,毛奇非常淡定地通知国王和首相:“陛下,您不仅赢得了这场战役,还赢得了整个战争!”
7月3日,萨多瓦会战,普军大胜,奥地利军队遭到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伤亡,停战求饶,请法国出面调停。
面对胜利,俾斯麦再次表现了一个政治家长远的眼光。普鲁士人面对这个唾手而得的胜利欣喜若狂,举国上下一致认为,普军应该乘胜进入维也纳,抓住奥地利皇帝,让他好看。俾斯麦压住了国内的这些想法,他明白,凡事要留后路,奥地利一时是不能完全打死的,法国人还在虎视眈眈,早晚普法必有一战,如果把奥地利逼得太狠,人家破釜沉舟,加入法国报仇,普鲁士将难以应付。
萨多瓦大胜三周后,俾斯麦以一个非常宽容的态度跟奥地利签订了《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以普鲁士为首成立北德意志邦联。
法国人真没想到奥地利说输就输了。好在普鲁士仅仅拿下了北方,靠近法国的南德地区,在法国的影响下不肯加入北德意志邦联。拿破仑三世当时说了:“德意志应该分成三块,永远不能统一。如果普鲁士要对南德下手,法国的大炮就自动发射!”
在俾斯麦的斡旋下,南德几个邦表面上承诺法国不跟普鲁士合伙,私底下早就跟北德意志联邦建立了同盟关系,而且北德意志联盟的市场、经济发展等优势,也由不得南德不低头。
两边都知道战争不可回避,可谁都不会先动手。对俾斯麦来说,他在等待一个机会,最好是让普鲁士人感觉到被法国人欺负了,就像当年被拿破仑占领一样,为了国家民族,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对法国作战,而出于国家民族的目的,南德几个邦也就自动与法国为敌了。
普奥战争时,俾斯麦不是暗示可以将比利时、卢森堡和莱茵西岸一带出让给法国吗,所以拿破仑三世就一直索要。俾斯麦跟法皇说:“跟我们要这么大片地方,不能空口白牙地要吧,写个文字性的东西过来,我拿给我们领导去批呗。”拿破仑三世不知是计,还真写了封“勒索信”给了俾斯麦,俾斯麦拿了这封信复印传真给了沙皇、英王等大哥,还添油加醋地表示,法国人就是想称霸欧洲,看,都穷凶极恶成啥样了。沙皇和英王看了“勒索信”,都觉得法皇不是东西,真要打起来,绝对谴责他。
存心想找人打架,是肯定能找到机会的。西班牙女王被罢黜了!此时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也是个妖女,荒淫无度,私生活饱受诟病。她亲政25年,换了34届政府班子,西班牙人都快疯了。
1868年伊莎贝拉二世被西班牙的军队推翻,流亡巴黎,宣布退位。西班牙王位悬空,欧洲各国又开始忙了,当然最忙的是法国。伊莎贝拉二世是波旁王朝的女王,她倒台了,法国人感觉应该自家人过去接班。
这时俾斯麦也动念头了,他派了不少人到西班牙跟当时执政的军政府交涉,业务跑得很成功,西班牙人真的考虑让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过来登基的事了,而利奥波德亲王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堂兄。
这个消息让法国人火了,如果霍亨索伦家入主西班牙,等于是哈布斯堡家族最巅峰时的状态,法国被两个敌人夹在中间,这件事法国人绝对不能允许。
这件事俾斯麦跑得来劲,威廉一世并不配合,他感觉这样太得罪法国了,所以不答应。俾斯麦为了说服国王,把自己都累病了。
法国人也要跑业务,他家专门派特使到普鲁士国王的疗养地埃姆斯温泉去堵普王,要求普王一定要指天誓日、白纸黑字地表示,霍亨索伦家永远不会染指西班牙的王位。普王被他纠缠得没办法,加上威廉一世本来就是个不禁吓的人,只好唯唯诺诺地同意了。
俾斯麦收到这个消息,几乎绝望了,心想,自己英明神武,天纵英才,可惜摊上这么个没用的国王,他当时就决定辞职了。为了缓解郁闷之情,他约了几个同僚朋友在家喝闷酒,正喝着,收到了普王发给他的电报。普王的电报大意就是说,朕在疗养,法国特使跳出来,逼得我没办法,朕已经答应并承诺,永远不会让利奥波德去西班牙继位了。
拿到这封密电,俾斯麦看到了新的希望。当时总参谋长毛奇也在座,俾斯麦问他,如果跟法国开打,有没有把握。毛奇不仅说有把握,而且说,早打比迟打对普鲁士更有利。
于是,俾斯麦开始篡改国王的电文,大意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措辞傲慢多了,大意变成:普王已经说了,他堂兄不稀罕西班牙王位,法国人没完没了的还是纠缠,普王再不愿意见到法国大使,并通过值日副官告诉大使,普王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改完后,交给媒体,发表在各种小报上。
这封电文后来被称为“调戏了高卢公牛的红布”。法国人太小心眼了,就这么一句,法皇就感觉被羞辱了,法国政府叫嚣着,打进柏林去!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这么突然打起来,好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拿破仑三世对进攻普鲁士心态很放松,他说,他不过是组织人马“去柏林散个步”。他后来才知道,散步一定要慎重选地方,不能想去哪就去哪。
德意志人已经被拿破仑欺辱过一次了,不会再容忍有人打进院子里来了。南德的邦国也主动要求参战,普鲁士集结了50万大军,开到法国边境。
法军一进入德意志境内就遭到迎头痛击,本来是法国的侵略战争,顷刻间战场就转移到了法国。节节败退的法军退守色当,跟普军决战。9月1日色当会战开始,9月2日,普王收到了拿破仑三世的投降信,拿破仑三世这个人能屈能伸啊,张狂的时候比谁都得瑟,一旦失败,态度极其卑微:“哥啊,弟既然没死,只好交出佩剑投降,只希望哥能一直拿我当兄弟!”9月3日,39名法国将领、10万法军、几百门大炮一起向普鲁士投降。法国举国哗然,再次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了临时政府。
普鲁士乘胜进军,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投降,签订了和约,赔款,割地。法国人割让了之前从德国人手里拿走的阿尔萨斯和洛琳省的一部分。前面说过,这段历史,反映在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