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王的内政

腓特烈大王的内政

进入18世纪,封建王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欧洲的王权统治流行一个新词汇,叫做“开明专制”,这里要特别请出一位客串嘉宾,这一段历史中,欧洲最红的红人,法国的伏尔泰。

伏尔泰年轻时游历英国,对英国由资产阶级主导的君主立宪制的国体印象深刻。回到法国后,总看自己家不顺眼。陈旧的封建专制主义显然千疮百孔,这家伙非常明确地预见,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即将席卷法国大地。

伏尔泰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捍卫公民自由、信仰自由,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

大家现在知道,伏尔泰的这些个想法,后来被称为“启蒙主义”,启蒙这东西犹如泄洪,一定要控制流量,比如在法国,没控制好就洪水泛滥发展成大革命,直接害死了法王两口子。

不过,在中东欧地区,因为资本主义还没发展到可以闹事的程度,启蒙思想如涓涓细流滋润这片大陆,带给了这个地区新的气象。而所谓的“开明专制”的王权,就是这个新气象。

这场君王的思想解放秀中,腓特烈二世显然是表演最好的。继位不久,他就对全体臣民宣布,他是“国家第一公仆”,强调普鲁士“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论是公仆还是平等,对普鲁士来说都有点远,这里的主流还是农奴制的农庄经济呢。腓特烈二世想过要废除农奴制,可是,面对普鲁士内部强大的地主阶层,他最后只能在属于王室自己的土地上缓慢推行。

虽然对基本的政治制度没有大的变革,腓特烈二世在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多少还是有点效果。比如强制性义务教育,规定5~13岁儿童必须上学读书,普鲁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腓特烈第一次在普鲁士国家颁布了宪法草案,这项草案最了不起的是,规定国王必须完全放弃对司法的干预,保持司法的独立性,还号召让所有百姓讨论商议法律条文,很符合古罗马法律中“众人之事,应由众人决定”的精神;兴修水利,重点发展商业,而他对普鲁士农业发展的重要成就就是,大力推广土豆种植。

土豆进入欧洲,有个小典故,话说土豆最早起源于南美,16世纪被西班牙探险家带回欧洲。不管这帮美洲回来的海盗怎么推荐,怎么做广告,说这东西贼好吃、贼充饥,欧洲人坚决抵制不待见。因为《圣经》这部指导文献里没说可以吃,而且吃植物的根茎不健康,它要真是个好东西,上帝怎么会安排它长在地下见不得光呢?小土豆就因为这些愚昧的见识,进入欧洲后,有200年都默默无闻。

腓特烈二世在位时期,国家战乱频发,维持庞大的军队,保障军人们的口粮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军地的粮食补给,腓特烈二世下令在普鲁士大面积种植土豆。后来因为欧洲年景不好,谷物歉收,普鲁士人靠吃土豆依然兵强马壮,而土豆那些高淀粉,也让普鲁士的子弟更加健壮高大,能征善战。

后来土豆在全欧推广,帮助长期兵荒马乱的欧洲度过了一次次的饥荒,自从有了土豆,欧洲人结实多了,土豆是近代欧洲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

GDP发展迅猛,人口不断增加,国库储备充裕,腓特烈在波茨坦附近仿照凡尔赛宫建起了如诗如画的无忧宫,此后这里就消磨了他大部分的时光。德意志历史上最经典的一个画面是,在无忧宫华美的壁纸前,普鲁士国王身穿缀有金银丝线的华服,向来宾们演奏长笛。而在无忧宫跟国王讨论艺术的,不是著名文人,就是知名艺术家,也许还有些附庸风雅的三教九流,唯独有一个品种看不见,就是女人,甚至包括王后,国王的性取向再次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