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乱麻

巴尔干乱麻

说到奥匈帝国,不得不先说到他家一个老仇家。大家还记得吧,前面的历史多次提到,哈布斯堡家族的东部长期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骚扰。进入19~20世纪,奥斯曼帝国也垂垂老矣。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种族众多,卡在战略要道的大国,一旦颓萎,下场是可以想象的。这一节,我们不可避免要遭遇乱麻般的巴尔干局势。老杨小时候学历史,这段事情差点把自己整崩溃,“地主”们自带药片,防止晕倒。

大家回忆一下拜占庭的历史,应该还记得,整个拜占庭历史的主旋律之一就是对巴尔干半岛诸国的战争。奥斯曼帝国取代了拜占庭,他家也要面临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巴尔干半岛上那些桀骜不驯的小国和脾气暴躁的斯拉夫人。

随着沙俄帝国的崛起,土耳其面临的状况比拜占庭还惨,因为人家斯拉夫人找到老大了。对老毛子来说,控制黑海,打通地中海,南下印度,巴尔干地区都是势在必得的头号要地。

从17世纪到19世纪,俄国人打着解放斯拉夫人的旗号,跟土耳其打了10次架。除了正面干仗,俄国最有成效的工作就是帮助巴尔干各国闹独立。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都在老毛子帮助下脱离了土耳其。老毛子间接帮忙的希腊也获得了自由。

眼看着土耳其焦头烂额的,意大利也凑热闹,争夺土耳其在北非的的黎波里。土耳其只好应战。

土耳其一和意大利搭上火,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等独立国家立刻组成联盟,跟土耳其干仗,这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这一战斗的结果就是,阿尔巴尼亚独立,土耳其失去了他家在欧洲的所有领土,彻底退出了欧洲,巴尔干半岛解放了。

这几个小弟制服了老大,分老大的家,还分赃不均,互相倾轧。保加利亚拿得比较多,引发其他小弟不满,于是塞尔维亚、希腊等又联手跟保加利亚干了一仗,这是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这次的结果是,保加利亚被迫吐出了多占的土地,心中不满,埋下冤仇。

之前都是土耳其欺负奥地利,现在土耳其这个熊样,所有人都扑上去分而食之,老仇家哈布斯堡家族肯定不会慈悲的。上篇说到,俾斯麦主持的柏林会议,直接得罪了老毛子,起因就是德意志承认了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波黑)的控制。

巴尔干半岛的局势这么乱,欧洲那几个大佬看着一点都不乱。首先,核心矛盾,俄国人和奥匈帝国。大家想啊,在某种程度上说,奥匈帝国的处境和奥斯曼土耳其是非常像的,那就是,治下的种族太复杂。老毛子挑唆斯拉夫人独立,还吵吵着要建立一个大斯拉夫国家,这是直接让奥匈帝国难看啊。奥匈帝国南部有大量的斯拉夫人,老毛子挑唆他们独立,奥匈帝国不闷躁吗?虽然奥匈帝国占了土耳其一点地,但是他家更希望土耳其能控制住巴尔干局势。这样一来,在对待老毛子的问题上,奥匈帝国跟土耳其是一伙的。

德意志已经和奥匈帝国建立了同盟关系,而且他家已经将土耳其视为主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还预备去大张旗鼓地投资修路,当然也不希望该地区成为老毛子的地盘,所以,德意志也支持土耳其。

战败割地心怀怨恨的保加利亚也想加入德奥找回自己失去的面子,于是,德意志、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结伙,成为所谓的同盟国。

之前还说过,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将意大利拉入了自己的阵营,不过从后来的发展来看,意大利显然是感觉协约国对自己更有利,况且,奥匈帝国还占有一部分意大利的土地,一直不肯还呢。所以在欧洲这一轮声势浩大的结盟结伙行动中,虽然意大利号称是同盟国一边的,群架开始的时候,他家非常纠结地暂时保持了中立。

本来英国也是忌惮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动作,因为知道这家人控制了巴尔干,肯定是打印度的主意。不过此时德意志的嘴脸更凶悍,事有轻重缓急,英国人只好跟老毛子先联手收拾了这帮日耳曼狂人再说。

巴尔干地区其他国家,塞尔维亚、阿尔及利亚、希腊等也加入了协约国。

不管“地主”们有没有看明白,以上这一团混乱,就是当年的巴尔干局势,所以这地方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大家注意,火药桶出现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