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造人才

时事造人才

1848年,柏林人民起义,“散弹亲王”枪击起义人民,而随后起义的群众又打退了镇压的军队。他们迫使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向之前死难的百姓致哀,普王只好脱下王冠,低下了高贵的头。容克阶层感觉到,国王混得太惨,普鲁士需要铁腕的重臣。

听说国王被乱党挟制,刚结婚度完蜜月的俾斯麦在自己的属地上组织人马,进京勤王,后来普鲁士的革命被镇压,俾斯麦也因为参加镇压有功留在了柏林,竞选成功,成为议员。

这里先插播介绍一下1848年后德意志的状况。其实,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普鲁士就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高速期,资本主义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30年代,德意志也进行了一轮工业革命,煤铁产量、铁路建设都有跳跃式的发展(又是新闻专用词)。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美国的工业展品获得了世界的惊叹,到1862年,伦敦再次举办世博会时,德意志及其产品成了明星,俨然已经超越了大英帝国。德意志成为一个机械设备的出口国。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德意志34个邦国、4个自由市组成了邦联,基本上还是四分五裂,各自为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散乱的格局就弊端甚多了。第一,没有强大的国家做靠山,国际市场上,德意志的产品受不到保护;第二,法律、货币甚至度量衡都没有统一,邦联内部都无法形成庞大的市场,劳动力也很难实现流通;第三,所有的邦国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税收政策和商业利益,所以商品在德意志内部流通,关卡重重,税目繁多,严重制约商业发展。

以上三个问题只要德意志统一,基本都能改变,但是如果暂时不能统一,就可以先挑容易的解决。1818年,由普鲁士发起,在自家境内取消了所有关卡,统一了税制,并发起组织关税同盟。就跟现在的欧盟一样,只要加入成为成员,同盟内取消一切关税。到19世纪50年代,除了奥地利,几乎德意志所有的邦国都加入了这个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德意志关税同盟。

而19世纪整个德意志的经济发展中,又是普鲁士的发展最为强劲突出,他家已经成为德意志的工业中心。感觉到自己有了实力,普鲁士又一直憋着一统德意志江山的伟大理想,所以,他家就开始有些动作。

其实,之前诸邦搞的那个德意志邦联,在1848年大革命的冲击下,已经基本散伙了。1849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就想搞一个新的邦联,由普鲁士做老大,还真是忽悠了不少邦国加入。结果这个事不仅引发奥地利严重不满,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也非常不爽。据说他老人家亲自赶到华沙,用训儿子一样的态度将普王斥责了一顿,而后告诉奥地利,普鲁士这小子以后再不老实,直接揍他,俄国给帮忙。别说北极熊发飙,就是单挑奥地利,当时的普鲁士心里也没底,所以只好屈辱地签订了一个协议,臣服奥地利,放弃统一德意志的计划,再不许自封大哥。

普鲁士又吃瘪了,为什么总吃瘪?就是因为打不过别人,如果不怕打架,谁敢不服?抱有这个想法的是普鲁士的新国王威廉一世,也就是之前的“散弹亲王”。他的哥哥腓特烈·威廉四世死于精神错乱,威廉一世在1861年继位成为新普王,从他敢向起义人群开枪这点看,这伙计是个狠手。

威廉一世上任第一项工作就是军事改革,增加军费投入,扩充军队数量。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明的暗的总是要跟国王以及他代表的容克阶层抢权,资产阶级担心国王有了更强的军队,势力更大,他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了,所以对于国王要增加军费,下院迟迟不给通过。国王跟议会产生了矛盾,普王再次感觉到,自己需要一个铁腕果决的帮手,来帮自己实现理想。于是,经历了驻德意志邦联代表和驻俄公使、驻法公使的俾斯麦回到柏林,成为威廉一世的首相兼外交大臣,时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