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研究方法
本书中在研究不同阶段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对定性和定量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证和理论研究结果提出规范性建议,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学方法、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学习,了解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现状,整理实证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果并进行系统性的综述,且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在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平台等使用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根据系统文献回顾的要求对文献进行筛选和分类;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储存和备份,并建立索引,按照本书的研究目的对相关文献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学习其主要研究方法,并根据本研究的要求进行改进,对相关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进行归纳,了解国内外入院/住院日的适宜性的研究现状。对适宜性相关概念以及医疗服务适宜性相关理论模型进行回顾,对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的概念进行界定,了解不适宜入院和住院日的发生机制,为提出相关政策和管理建议提供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多个阶段运用了不同类型的问卷调查法。在文献综述阶段,采用结构问卷对相关文献的主要结果和关键结论进行归纳;在工具开发阶段,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分析,为工具本地化修改提供依据;在信效度调研和适宜性评价阶段,评价人员通过适宜性评价问卷对每个出院病案进行评价并记录结果,通过医院病案信息系统摘录对应的基本信息(人口社会经济信息、诊疗信息等)。对这些问卷调查结果分别建立数据库,为变量及赋值情况建立索引便于查询。
3)访谈法
本研究主要在两个阶段用了访谈法。①在工具开发阶段,通过专家访谈,对入院和住院日的适宜性评价标准进行调整;②在对适宜性进行评价后,与不适宜入院/住院日产生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进行访谈,了解不同职能的医疗服务人员对不适宜入院和住院日的看法和意见,为提出提高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水平的政策和管理建议提供依据。
4)统计学研究方法
对适宜性评价获得的数据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进行探索和分析,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不同组别评价者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计算,了解评价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情况;运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对患者基本信息和费用信息、医院基本信息进行描述,选取适用的检验方法对组内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对入院适宜性及其相关变量建立逻辑回归模型,了解变量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对不适宜入院和住院日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归纳;建立路径分析模型,对不适宜住院日和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深入了解不适宜住院日对医疗机构运行效率和质量影响的方式和程度。
5)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方法
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模型对部分不适宜入院和住院日产生的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适宜性水平。运用管理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对提高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提出建议,在卫生系统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在医院层面提出管理改进建议,为医院管理人员提高成本效率、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