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对相关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7.2 对相关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将来相关研究领域,研究者至少能从以下5个方面开展并延伸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的研究。①可以考虑开发适合其他情境的适宜性评价工具。由于适宜性评价对人力和物力资源要求较高,本研究仅选取了一家病案质量较好的三级甲等医院的2个科室,在将来的研究中,可考虑开发对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等的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的评价工具,为全面提升我国卫生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率、质量以及可及性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②可对每个住院日的服务密度进行研究,对适宜性进行相对性划分。在本书的第5章,按照住院日所符合的C-AEP条目对每个适宜住院日的服务密度指数进行了计算,但由于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不适宜入院和住院日,并未对实际发生了但是不符合C-AEP评价条目的服务进行统计(如某些常规检查项目),感兴趣的研究者还可以从过度服务的角度对该指数做进一步探讨,对住院日的服务密度进行研究,并对其相对密度进行分析。③本书由于是回顾型研究,缺乏对多方面数据的可及性,如对患者进行诊治的医师护士以及患者本人的信息难以全面了解,有可能过高/过低地估计了不适宜入院/住院日水平。[193]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进行同步型评价和前瞻型评价,并与回顾型评价的结果相比较。④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问题(某些患者的保密信息或病案填写问题),本研究无法获得患者的居住地址信息,因涉及患者隐私,本书认为可以考虑在条件允许的医院信息管理科,隐去某些敏感资料后,对外地患者的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进行重点评价。⑤对入院和住院日的适宜性与医疗质量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由于本研究所调样本为三级甲等医院的2个常规临床科室的出院病案,患者好转/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质量指标和适宜性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有限。进行同步型和前瞻型评价的研究者可以考虑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质量评价体系,对入院和住院日的适宜性与医疗质量的相关性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