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提高医保支付比例,尽快建立全国异地医保直接结算网络
2025年10月13日
6.1.2 提高医保支付比例,尽快建立全国异地医保直接结算网络
由于住院费用的支付方式对医患效用最大化行为造成影响,医保患者的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较自费患者更高。从适宜性的角度来看,住院费用的支付比例对患者是否接受入院建议的概率造成影响,从而间接对医生提出不适宜入院建议的概率造成影响。而从住院日适宜性的角度来看,住院费用的支付方式对医生是否行使其经济社会职能造成影响。本书认为,从医保支付的角度,至少可以以两种方式来提高医疗机构入院和住院日的适宜性。一是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范围。我国个人支付的卫生费用约占总费用的50%(农村居民)和36%(城镇居民),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仍属于较高的水平[174]。有学者通过统计发现,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患者个人支付住院费用的比例也越高[182]。从而可以推论,较高级别医疗机构的不适宜入院率也较高。虽然从鼓励患者分流的角度来说,较低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高能缓解较高级别医疗机构的诊疗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提高了较高级别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低效的概率;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对异地医保患者的诊疗与对自费患者的诊疗没有区别[186,187]。因此,在本研究所抽取的出院病案首页中,也无法区分异地自费患者和异地医保患者。从总体上看,异地医保报销比例低于本地医保(对于需方),对本研究入院假设中对自付比例的假设没有影响;且从住院日的角度来说,因为本研究排除了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不适宜住院日,仅有医方能对服务提供产生影响,因此并没有其他因素对本研究住院日的主要研究结果产生实质影响。综上所述,异地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都是不适宜入院和不适宜住院日的高危人群。据统计,上海总出院人次数中有约23.1%为外地医保患者,且其中绝大部分均流向了三级医院[186]。保障异地医保患者就医的适宜性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付费方对供方的监管,减少住院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