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评价指标的本地化

3.2.1 评价指标的本地化

由于原AEP是由美国学者所开发,且在我国有限的相关研究中尚没有统一的翻译版本,为方便使用,第一步是对这些指标进行跨文化翻译(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156]。本研究邀请了两位专业人员对原评价指标进行翻译。首先,由一名中国籍医学博士研究生(就读于荷兰Erasmu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将原AEP条目和原因列表由英文翻译为中文;然后,由一名医生(就职于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反向翻译(backward translation),即将原AEP的中文翻译再反译为英文;最后,两位翻译人员对比正向和反向翻译结果,对翻译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讨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为止。

本地化的第二步则是根据临床医师的意见对指标进行评价和修改。根据本研究所选的研究科室和病种,邀请在相关领域临床经验在10年以上的7名心外科专家,7名心内科专家以及6名骨科专家组成了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评价小组,小组专家组成情况如表3-1所示。在对指标进行评价前,专家小组集中了解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性质,并对适宜性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了解和讨论。此后,根据原AEP开发者对评价工具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见表3-2),各个成员都将分别完成对原AEP指标的评价。在第一轮专家咨询中,这20名专家分别独立对原AEP评价条目进行评价。专家根据个人的临床知识和经验,以及对适宜入院和住院日的理解,决定每一评价条目的“保留”“删除”或“修改”。考虑到专家人数较多,且内科和外科医生数量相当,达到完全一致的难度较大,因此,如果有75%(15人)或以上的专家认为某一指标应该删除或者修改,那么该条目将被单独提出,进入下一轮咨询。在第二轮咨询中,主要是对第一轮超过四分之三专家认为应该删除或修改的条目进行讨论,直到对其更改达到一致意见。在每一轮咨询中,均设置了开放性问题(如是否需要增加评价指标以及对评价指标的其他意见等)以全面搜集专家意见。为保证评价条目的全面性,在专家咨询过程中,问卷中没有纳入“凌驾选项”。

表3-1 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评价专家小组组成情况

表3-2 原AEP开发和设计原则

在专家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运用通过专家咨询初步形成的C-AEP的评价指标对10份随机抽取的病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专家小组,专家小组则根据这些问题继续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直到研究人员可独立对所有随机病案顺利进行评价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