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样本特征描述

4.2.1 样本特征描述

通过病案筛选,共有806份病案符合要求,其中心脏科343份,骨科463份,占调查期间总出院病案数的11.2%和12.1%。从患者一般特征来看,心脏科男性多于女性(分别为71.6%和28.4%),而骨科的女性则稍多于男性(分别为53.6%和46.4%),两科室性别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显著(χ2=50.880,p<0.050);通过K-S检验,发现患者年龄不符合正态分布,故仅对年龄的中位数和四分位差进行描述,心脏科为65(72),骨科为57(26),心脏科患者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p<0.050;两科室住院患者的婚姻状况也存在显著差异(χ2=35.045,p<0.050),已婚人数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7.6%和86.0%,但骨科未婚人数有60人,占13.1%,心脏科仅为1.5%;两科室的本地患者均多于外地患者,骨科的外地患者略多于心脏科,其占比分别为32.2%和25.7%,差异性检验结果显著(χ2=4.006,p=0.045<0.050);从就业情况来看,心脏科的离退休人数占比为72.5%,而骨科退休人数约占一半,在业人数占比比心脏科高10.9%,就业状况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为χ2=38.046,p<0.001;从住院费用支付方式上来看,两科室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均占到了一半以上,但骨科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及其他支付人数占比均高于心脏科(χ2=6.951,p=0.031<0.050);按自付比例高低来看,心脏科的低自付患者比骨科多14.9%,差异性检验结果显著(χ2=23.383,p<0.001)。从患者的诊疗特征来看,两科室患者节假日入院的比例均在四分之一左右,差异不显著(χ2=0.117,p=0.732>0.050);心脏科患者早上和夜间入院的比例比骨科分别高7.5%和2.0%,而骨科下午入院的比例比心脏科高9.4%(χ2=7.268,p=0.026<0.050);除门急诊外,仅有10名患者是由其他医疗机构转入,两科室入院途径差异检验结果不显著(χ2=4.829,p=0.089>0.050);患者首次入院和再入院的占比差异不显著(χ2=1.055,p=0.304>0.050);对患者的合并症计算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并按分值分类后进行对比,发现心脏科的CCI总体上高于骨科,(χ2=56.532,p<0.001);从出院情况来看,两科室治愈和好转的比例分别为79.3%和92.0%,这可能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病的疾病特征导致心脏科患者往往难以在短期内痊愈(χ2=244.890,p<0.001)。通过统计学检验,发现仅有入院日期(是否节假日)、入院途径和入院次数在两科室间的差异不显著。可见,由于科室性质的不同,心脏科和骨科患者从社会人口经济特征以及诊疗特征样本特征上大多数都存在显著差异。样本特征描述结果如表4-2所示。

表4-2 样本特征描述

续 表

续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