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启示一  避免低效的模块状接地

5.2.1 启示一 避免低效的模块状接地

注意到,以下三种形式的接地极,其降阻效率由左至右呈逐渐递减趋势:

978-7-111-46346-7-Chapter05-8.jpg

另外,以下两种形式的接地极,降阻效率由左至右也呈递减趋势:

978-7-111-46346-7-Chapter05-9.jpg

这就是说,基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以下两种接地形式应首选前者1而非后者2:

978-7-111-46346-7-Chapter05-10.jpg

下面进一步讨论,则以下两种接地形式也应首选前者1而非后者2(事实上,国内外行业内主流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国内各大电力设计院向来只采纳前者,另外,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等也只推荐前者):

978-7-111-46346-7-Chapter05-11.jpg

如表5-1所示,降至同样的接地电阻值,采用模块型接地极(长方体)所耗材料为普通圆钢接地极的近35万倍。因此,以下两种接地形式应首选前者1而非后者2:

978-7-111-46346-7-Chapter05-12.jpg

尽管前者1造成很大的浪费,可后者2则是更甚数十倍。鉴于此,再回头看本章5.1节本人对那位同仁有关接地模块的回复,就顺理成章了。因为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参看如上对比),所不同的就是将价值不足十元的钢筋换成售价数百元但效果相等的接地模块而已。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人断不会研究正常人模仿青蛙跳、螃蟹行等非正常移动的生物力学特征,但不会反对其他人研究。同样,本人也断不会研究上述图中接地模块的细微降阻效果,但不会反对其他人研究,不过需要提醒的以下两点:

1)不同的厂商所推荐的接地模块布置形式也不尽相同,还有垂直布置的,有挨着中间的闭合方框布置的……

2)不同厂商所开发出的接地模块形状也不尽相同,有方块形、圆柱形、梅花形;接触面或平整,或波浪形,或光滑,或粗糙;或许,他们下一步也许会开发出更具创意的猪蹄形、猫爪形、狗尾巴波浪形、鼠鼻子螺纹形……

爱因斯坦说:“恐怕只有两件事情是无限的,那就是宇宙的广袤与人类的愚蠢,只是对前者我还不能完全确信”。而接地模块方面的理念则将后者发挥得淋漓尽致,天知道接下来还会出现什么更加匪夷所思的奇思妙想。我即使将自己宝贵的青春时间全部用上,也研究不透,这比爱因斯坦相对论还难,尽管理解后者的难度也难以想象,但我可以不断逼近。

所以,我只能研究全世界公认的高效、经济的接地方案,将有限的时间用来研究聪明智慧而非愚蠢。搞懂一个问题有多种方式,细致入微的计算有时反倒是愚蠢的,白白耗费大量时间,荒废生命,最后仅得管中窥豹之效果。请记住爱因斯坦另一句话:

“我想知道上帝的意图……其余的都是细枝末节”。

注意,爱因斯坦心中的“上帝”与尘世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祈求赐予幸福的那个“神”没有任何关联,本质上是指井然有序的宇宙结构、世界秩序、不容颠扑的自然规律,是对外部实在世界一种理性本质的信赖,就是“析万物之理”的物理学。

艰深的物理尚且如此,更何况接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