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  忽视前期勘测或者勘测、分析不到位,造成重大的长远经济损失

12.4.1 忽视前期勘测或者勘测、分析不到位,造成重大的长远经济损失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主要取决于其形状、尺寸和接地体周围的大地土壤电阻率,有:

R=ρFx

式中 R——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ρ——土壤电阻率;

Fx)——由电极的形状和尺寸决定的因素。

显然,ρFx)越小,接地电阻越小。而ρFx)中,电阻率ρ则是决定接地体形状设计的先决因素,能否充分勘测并利用好低电阻率区进行散流,是能否顺利实现降阻的关键因素。根据水平地网接地电阻值公式:

978-7-111-46346-7-Chapter12-20.jpg

可知,水平地网面积扩大4倍,接地电阻值才会下降1/2;可如果电阻率降低至原来的1/4,接地电阻值则会降至25%,效果远强于形状的变化。因此,勘测好土壤电阻率,接地体布置在低电阻率区就尤为重要了,否则,很容易导致巨额投资被浪费,接地电阻却降不下来。

1.华北秦皇岛某变电站

该工程由华北某大型设计院组织招标,招标前仅提供了20m深度的视在电阻率数据。考虑到变电站面积广,受深层电阻率影响大,其中一家单位于招标前前往站址勘测了深层电阻率,发现40m处视在电阻率飙升至1800Ω·m(实际电阻率更高),便自动弃权。另几家仍然坚持投标,其中一家中标,打了十多口一百多米的深井和斜井,仅从4Ω降至3Ω,与0.5Ω的目标值相去甚远,耗资79万,血本无归。

2.福建省闽清县某水电厂

本书参考文献[13]则提出,在对位于福建省闽清县某水电厂进行接地降阻时,在500kV、220kV开关站内及其附近设计了6口80m深井,做成深井接地极,但对已完工的4口井中的2口井进行接地电阻测量发现,结果均大于140Ω,降阻效果几乎为零。因此,水口电厂放弃了第6口井的施工。前五口深井的施工成了额外的浪费。

3.广西来宾某220kV变电站

广西来宾某220kV变电站改造时接地电阻值为0.888Ω,某防雷接地公司承接了该项目,但并未仔细研究和勘测现场地质和深层土壤电阻率,便贸然设计了9口15m深井接地装置措施。施工完毕后,实测接地电阻值为0.887Ω,几乎没有变化。导致32万元合同金额无法收取,而且还影响了变电站投产,给南方电网公司和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损失。

4.广西柳州某110kV变电站

柳州某110kV变电站铺设80m×80m的水平地网后,接地电阻值降至3Ω,与目标值1Ω相去甚远。虽然没有10m以下深层电阻率数据,但是考虑到,地质勘测的结果显示10m以下深层含有丰富的地下水,电阻率应该比较低。因此在变电站边缘设计了8口20m的深井,耗资约20万,不过,接地电阻值仅下降了0.5Ω。后来重新测量土壤电阻率后才发现,深层电阻率远高于表层,40m处电阻率已高达上千。最后不得不另从6m的地下水平外延8口150m的斜井将其降下理想值。如此,原来的8口20m深井位置便由原来的边缘位置变成了中间地带,降阻效果基本上被屏蔽,20万被白白浪费掉。

因此,翔实的前期勘测工作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将接地体布入导电性极差的高电阻率区,造成惊人的浪费。

另外,地质勘探永远取代不了四极法电阻率测试,唯有通过四极法,才能从整体上得出变电站深层电阻率的综合电阻率数据,才能对土壤电阻率进行精确分层,四极法是国际公认的土壤电阻率的最佳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