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垂直接地极

5.3 垂直接地极

原则上,我们应尽量避免垂直接地极与水平接地极联合使用,因为更容易被屏蔽。可若仅依靠水平接地极无法成功降阻,那么还得考虑垂直接地极。读者可参考本书第4章有关垂直接地极的一些计算结果,见表5-3。

表5-3 2.5m长垂直接地极的降阻效果

978-7-111-46346-7-Chapter05-35.jpg

这可是在地网下方打满垂直接地的效果,换而言之,在地网周围布置一圈短垂直接地极,效果几乎不值一提,地网越大,效果越低。

因此,垂直接地极应尽可能地长,水平地网越大,越是如此!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长垂直接地极不好打,难以施工。在实际操作中,小型地网通常只会布置1.5m的垂直接地极。一般地,只有大型地网才会布置2.5m的垂直接地极,这已经被认为是常规施工的极限了。

长垂直接地极是很好,可不具操作性,谁也不可能将一根长达10m的垂直接地极打入土中。

不过注意到这样一则事实,IEEE Std 80—2000《IEEE Guide for Safety in AC Substation Grounding》后面所附的案例中,安装在变电站水平地网边缘的垂直接地极长度一般都是7.5m、9.2m、10m。之所以布置这么长的垂直接地极,除了降阻效果更好外,均压效果也更强,可以更好地保障人身安全。

这就是说,目前布置长垂直接地极的时机已经成熟,事实上,国内已有开始流行的镀铜接地棒可以满足要求。镀铜接地棒单根长1~2m,可顺利打入地中,然后通过连接头续上另一根继续往下打,据说在土壤好的地方最多可深打40m,但如果土质不好,下方有石头,则很难打下去了。

因此,从经济、高效的角度来说,以后应逐渐向长垂直接地极过渡,跟国际先进高效、经济理念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