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 第一次常规降阻
1.全站示意图(见图12-6)及施工说明
施工说明:
(1)图中粗实线为接地网,细实线为变电站及站内建(构)筑物。
(2)接地网垂直接地极采用A50×5,l=2500mm的等边角钢;水平接地极采用F5×50的扁钢,接地极顶部埋深0.8m。
(3)户外设备外壳及构架、穿墙套板、预埋铁件等均应接地,接地线均采用F5×50的镀锌扁钢与主接地网相连接;除特别说明外,接地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所有焊缝均应符合规程、规范要求,焊接处应进行防锈及防腐处理;接地装置施工必须符合GB 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须按DL/T 475—2006《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进行有关参数测量。
(4)本工程要求主地网接地电阻R<0.99Ω,地网按图铺设完毕后主地网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应将接地电阻值通知设计单位以便提出降阻措施
(5)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地中长度应不小于15m(对于穿金属保护管或采用带金属铠装外皮的电缆可按不小于10m);架构避雷针与主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主变压器的接地线与主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地中长度不得小于15m。
(6)接地工程应在场地平整之后,建构筑物基础施工之前,施工;若建筑物基础先于接地工程施工,则水平接地体穿过建筑物部分应进行预埋及预留;土建工程应与接地工程密切配合。
(7)接地引线用于附近设备、构支架接地,铺设主地网时应预埋预留。接地引上线根数为,避雷针为3根,主变基础、电容器基础每座2根,主控室、电缆夹层、配电室、接地变室、通信机房等各不少于2根,主控楼不少于4根(至少每个房角1根),其他构支架为每根水泥柱1根。接地引上线必须直接从最近的接地网引至构支架顶部。对于110kV架空出线的避雷线与主地网间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处为露出地面约300~400mm处。接地引上线的方向应一致或按配电装置分区一致。
(8)为降低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站内道路采用“铺碎石(厚度不小于(50mm)+混凝土”路面,操作小道、操作平台采用“铺沥青(厚度不小于40mm)+碎石(厚度不小于50mm)+混凝土”。
(9)为降低接地电阻,土建施工时应将建(构)筑物内所用钢筋与主接地网焊接。
(10)所有水平接地极均包敷设降阻剂,水平接地极施工详见站内水平接地极灌注降阻剂施工图(见图12-7)。
图12-6 全站示意图
(11)降阻剂用量因型号不同会有区别,图12-7给出的是使用CFJ-1型时用量,若采用其他型号的降阻剂,使用量应相应调整。
(12)横向、纵向水平接地极与主接地网外缘交叉处各设置1基标志桩,必须避开设备、建筑物、电缆沟、道路,并且不影响设备的运行、维护和运输。标志桩的尺寸要求为120mm×120mm×300mm。标志桩埋深250mm,桩头高出地面50mm,桩头顶面标有“地网”、“地棒”耐久性字样。
2.水平接地极灌注降阻剂施工图(见图12-7)及施工说明
图12-7 站内水平接地极灌注降阻剂施工图
施工说明:
(1)水平接地体为热F50×5的镀锌扁钢,埋深0.8m;降阻剂可采用物理型或长效稀土型。
(2)每批降阻剂施工前应按∗∗电网公司有关要求送检,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施工时在地表面下0.8m的深度沿水平接地扁钢敷设方向开挖小沟(小沟尺寸为,对于四周最外侧水平接地体为150mm×150mm,对于内侧水平接地体为100mm×100mm),接地扁钢放置时要在沟的下部每隔一定的间距处垫金属块,让扁钢悬空在小沟的中部,然后将调制好的降阻剂施加入小沟内,使降阻剂完全包裹接地扁钢,达到最佳效果。
(4)降阻剂的调制方法和施工方法应按生产厂商的要求进行,见表12-2。
表12-2
3.第一次常规降阻点评
(1)本工程要求主地网接地电阻R<0.99Ω,工程施工完毕后实测值3Ω,与目标值相去甚远。
(2)降阻剂只有商务价值,无技术价值。跟设计人员交流时,他们坦诚都知道降阻剂的真实效用,并不想采纳。可若此次未采用降阻剂,那么他们就可能面临苛责“如果采纳降阻剂就能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