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  为何接地网阴极保护设计如此艰难

10.3.3 为何接地网阴极保护设计如此艰难

制约接地网阴极保护设计技术的关键因素在于土壤电阻率的复杂性总是出人意料。即使是专业的电气工程师,将土壤电阻率估偏数倍也是常有的事情(但这并不影响最终接地网的合格性,因为设计院常常会预留一部分费用,已备接地不合格时作二次甚至三次改造用),更别说毫无相关专业知识的阴极保护从业人员了。可土壤电阻率却是阴极保护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数倍的电阻率误差则意味着数倍的保护电流估算误差,这就很容易导致“欠保护”或者“过保护”所致的反腐蚀效果。

对于一座常规变电站,往往需要多人协调工作,大量取点,借助专业设备勘测数天,得出数页土壤视在电阻率数据(见本书第2章),然后还得借助专业的仿真软件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土壤电阻率状况,目前只有少数从事变电的专业设计院在这方面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大多设计院只能粗估。而化工专业的阴极保护从业人员甚至都搞不清四极法所测视在电阻率与实际电阻率是两个概念,从事阴极保护设计的后果可想而知。

鉴于上述原因,接地阴极保护技术目前也只能在变电站接地上试行,且须有专业的电气工程师进行监控和引导。要想让化工专业的人员具备相应的电气接地专业技能是不现实的,接地阴极保护技术的成熟程度最终还是取决中国电气接地专业水准的发展程度。

故而,就目前接地领域而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应挥起奥卡姆剃刀,将阴极保护技术给剔除,因为其成功条件是以一系列达不到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除了电阻率难解外,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规范标准确保保护电流均匀作用于被保护的接地钢材,这就说意味着即使保护电流总量合格,也可能会分布不均导致局部腐蚀,依旧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