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离子接地极问题
离子接地极通常为一根内置无机盐的长3m的铜管或者钢管,管壁开有小孔以逐渐向外释放无机盐,从而能在有水的条件下形成离子,改善周围土壤电阻率,起到一定降阻效果。
显然,改善接地极周围土壤电阻率起到的降阻效果较增加接地极尺寸更加明显,离子接地极降阻效果不容置疑。可问题是,离子接地极开发专家多为化学、材料等专业,不懂电气接地。譬如,要求变电站接地考虑50%离子接地极的降阻效果(他们单位之前曾做过实验,发现离子接地极埋地半年,接地电阻值比同样大小的铜管低50%),于是,各种不可预料的事情便接踵而来。
很多变电站安装了二三十根离子接地极后,接地电阻值仅下降百分之几,与厂商所宣称的50%降阻效果相去甚远,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二三十根离子接地极售价常高达50万左右。后来离子接地极厂商逐渐增多后,单价也逐渐下降至七八千、四五千、一两千,甚至七八百,材料也由原来的铜管变成钢管,当然,一些离子接地极埋地半年后自身便以锈迹斑斑也成了常事,后果可想而知。
之后,极少数厂商甚至竟宣称他们的离子接地极可以保证效果,不达标不付费。于是,又有少数业主继续使用离子接地极,相应的变电站接地装置也验收合格。不过,就在业主验收合格且付费后不久,变电站接地电阻值竟一反常规地大幅度反弹,并且致使地网严重腐蚀,给业主造成了重大损失,极少数厂商也因此被封杀。被封杀的厂商则又转战其他省份重新开发市场,原来的业主得知后,马上又给相应省份的电力单位通报信息。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目前已经暴露的离子接地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变电站、发电厂等大型接地装置中,但这并不表示在其他场所没有问题。这是因为目前一般就变电站、发电厂对接地电阻值要求比较严格,验收比较严格,其他场所出现问题后则不易被发现。
后来,一位设计院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私下调查的结果表明,有些厂商在测量前在变电站地网内外、尤其是可能测量的位置大量浇灌盐水。
因此,术业有专攻,离子接地极对变电站实际的降阻效果并非一般化学材料专家所能确知的。虽然扩散的离子可以对单根离子接地极增加50%甚至更多的降阻效果,但对变电站等大型地网则得另当别论了。那么,离子接地极究竟可以对大型地网产生多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