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 最佳性价比接地方案
当今典型特色就是,往往只有变电站、发电站才会采用最优性价比接地方案,而且只是部分而已。换而言之,绝大多数措施只会采取性价比很差甚至堪称愚蠢的接地方案。
因为有着最为严格的规范制度,最雄厚的技术实力,所以,变电站接地鲜有降阻剂、接地模块等各种所谓的“降阻”产品。另外,变电站更多地采用铜材或者镀铜钢来延长地网寿命,尽管这会导致一次性投入偏好,但从长远来说,却最为经济。事实上,采用铜材最为经济高效已成为世界主流共识,像国际标准IEEE80—2000《IEEE Guide for Safety in AC Substation Grounding》就推荐采用铜材或者镀铜钢接地。
采用铜材或者镀铜钢的优势尤以变电站无开挖深埋辐射形等接地措施最为明显。譬如,某变电站须采用800m深埋辐射形接地极,那么,每次施工费高达(800×200)元=160000元,如果采用镀锌钢材,则40年内至少得改造2次,施工费总计达48万元,如果采用通过UL标准的镀铜钢,则40年无须改造,共计费用即一次性的施工和镀铜钢材料费用共计[800×(200+100)]元=240000元。采用镀铜钢可将费用降低50%,另外,还有无须定期开挖检测、隐患也大大降低的优势。因此,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已经开始建议从最优性价比的角度采用铜材或者铜覆钢,逐渐跟国际主流接轨。
然而,在现实中,本该用于镀铜钢、铜材方面的费用往往更有可能被用来购买接地模块等产品,这些所谓“降阻产品”每套售价高达数百甚至两千元,效果却与不足10元的钢筋相当,而且会反过来腐蚀钢材接地极,使之寿命缩短至10年以下,对电网建设、对社会、对国家均不利,但却常常符合投资、建设者的利益。因为产品低劣、价位高,容易产生巨大的利润空间。这种现象在输变电线路接地中最为常见,不过将会随着逐渐增强的质量监控体系而逐渐改观,就像变电站一样。